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国风
北国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3,446
  • 关注人气:4,2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代毕昇——王选

(2009-06-06 18:15:26)
标签:

毕昇王选

八荣八耻

英雄英模

模范人物

先进典型事迹

分类: 八荣八耻人物

             当代毕昇——王选


  王选,江苏无锡人,1937年出生于上海。
  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1985年获首届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奖,1986年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987年获首届毕昇奖,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中国专利金奖,1990年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还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等荣誉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王选出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了不忘国耻,父亲给他起了别名“铜卢”以纪念卢沟桥事变。父亲强烈的爱国情结,把一颗爱国心深植入他幼小的身体中并伴随他终身。
  王选的母亲周邈清也是一位知识女性,较早地接受了进步思想,非常支持子女们追求进步。
  王选是家中的第5个孩子,他少年时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从小就品学兼优。初中时,他除了是班级的学习委员,还负责出墙报。组稿、写稿、审稿、誊写、美工……虽然牺牲了很多玩的时间,王选却细心斟酌、乐此不疲,“觉得是为班里做着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1951年,刚满14岁的初中学生王选被批准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升入高中以后,他成了班里唯一的团员。1954年,王选考进了北大数学系,大三分专业的时候,和大多数成绩优异的同学不同,王选没有去数学和力学班,而是选择了计算数学。计算数学在当时是个让人陌生的冷门,见过计算机的人寥寥无几。这个选择在当时来看是令人费解的。王选的解释是:国家把原子能、自动控制和计算技术列为“未来重点发展学科”,周总理特别强调,计算技术是“未来重点发展学科”,“我想,发展计算技术不但是国际潮流,也是国家需要。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很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70年代,王选提出要走数字存贮式的激光照排道路。那时,王选还只是北京大学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助教,并且已经在家重病休养了十年。改革开放后,正在研制中的王选,迎来了一个更大的挑战,国外一些著名的大公司已经研制出了激光照排样机,并且开始抢占了中国的印刷出版市场。短短几年,先后有几十家报社购买了国外产品。1988年,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以优以国外同类产品的功能,仅有进口产品五分之一的价格称雄市场,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定货款已经超过1亿元大关。
  并不满足现状的王选,为了民族的利益,王选又选择汉字精密照排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他要用现代科技“选择激光输出对我国传统印刷行业进行彻底改造”;他认为“搞应用研究,必须采用高起点,着眼于系统成熟时未来的国际技术发展情况,否则,成果研制出来,就已经落后于时代,只能跟在外国先进技术后面亦步亦趋”;成立方正,更是为了和国外大公司一较短长。王选说:“我坚信,致力于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商品是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发展大方向的,再苦、再累也值得。”
  王选与同事们为自己的产品命名为“华光”,意为“中华之光”。在1976年到1993年的18年中,为了攻克激光照排技术难关,他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刻苦攻关,他们的科研成果终于在白热化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1979年7月27日,在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第一台样机上,第一张八开报纸的胶片从激光照排样机中输出来。王选既兴奋又紧张地用双手接住了这张可以直接印刷各式各样精美的字体、花边和图案的胶片。第二年,王选与同事们再接再厉,又成功推出了支持上述系统的具有编辑、校对等功能的电脑软件,并用其排印出第一本样书。随后,华光激光照排系统通过了国家鉴定,并被评为1985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
  此时,王选没有松气,他已经考虑研制华光Ⅳ型机了。当时,国内曾引进美国HTS照排系统,虽然其价格是华光系统的15倍,但因其故障频频丶效率低下而最终成为“死机”。王选带着几名技术骨干,用自己的技术对美国HTS系统进行改造,竟然将“死机”救活了!
  1989年底,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英国蒙纳公司、美国王安公司等被迫放弃竞争,全部退出了中国市场。在离开中国前,美国HTS公司的总裁由衷地表达了对王选以及他的杰出发明的尊敬:“今后,地球上再没有HTS公司了。”
  1994年4月22日,随着《西藏日报》用方正照排系统成功印出,国内所有省级报纸均告别了“铅与火”,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而方正也自此拥有了全国内地99%和国外80%的中文电子排版系统的市场。其后,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基于页面描述语言的远程传版技术、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新成果相继问世。这些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最前列。这一发明也把我国印刷业的发展历程缩短了整整半个世纪,从而创造了一个汉字印刷革命的神话……
  继1990年取得内地市场的垄断地位之后,王选又率领方正大举“进攻”港澳台的中文出版市场,以及马来西亚的《亚洲日报》、《光华日报》和美国的《星岛日报》等华文出版业,准备以锐不可当的先进技术和优势产品挺进到全球一切华文世界。此后,王选领导开发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据了香港及海外七成以上的华文报刊市场,并成功打入日本、韩国和北美。据方正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香港有七成以上的中文媒体采用该系统;在日本有约四至五成本土报刊采用了日文的方正采编系统;而海外约九成的北美华文媒体使用了他们的系统。
  然而,王选并未满足于现状。1996年春天开始,他又开始向新的科研领域进军——以研制计算机动画制作系统为契机,开发数字视频领域,进军广电业。
  王选在病中写道: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21世纪中叶,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作了一点贡献,而无憾了。
  1996年,在他的带领下,北大方正的年产值达到40亿人民币,成为国内最大的校办企业。方正集团现任董事长魏新说:“没有王选老师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就没有方正;没有王选老师将这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工程技术之一转化为生产力,中国传媒业和印刷业就不可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生革命;没有王选老师的持续技术创新,我们这个发明了活字印刷的伟大民族就不可能在印刷术上再次领先于世界。”
  1985年我在香港,看到高级商场中一些人在买高档首饰,尽管我当时工资很低,没有奖金,但我忽发奇想:“将来会证明,这些买高档物品的人对人类的贡献可能都不如我王选”,我一下子感到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后来我把此称为“精神胜利法”,但这与阿Q不同,是对知识价值的高度自信要有超过外国人的信心。
  2001年3月19日,王选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站在北大的领奖台上,面对国家和北大奖励自己的两个500万元,王选依旧是那样谦虚:“平心而论,我的个人成就远不如同时获奖的黄昆先生,我之所以能够获奖,是因为我领导的团队在报业和印刷业的技术革命中作出了贡献。”他用获得的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及学校的奖励金共900万设立“王选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和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事具有基础性、前沿性的中长期科技创新技术研究。
  “我的一生有10个梦想,5个成为现实,另外5个需要我与年轻人共同实现。”前5个——发展激光照排系统,告别铅与火;发展基于页面描述语言的远程传版,告别报纸传真机;发展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告别传统的电子分色机;发展新闻采编和资料检索系统,告别纸和笔;开拓海外华文报业市场已梦想成真。
  王选虽然名气和财富都超过常人,但一直特别节俭、特别谦虚。1997年的时候,王选就可以住进新建的140多平方米的教授楼,但他依然和妻子住在80多平方米的老楼里。王选是方正集团的领导,集团也很早就给他配了车,但是他一直是骑自行车上班。王选的衣着总是很普通,平时见了同事、同学和朋友没有一点架子,总是热情地打招呼。
  王选的言论:
  ——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个好人。什么叫好人?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
  ——发展计算技术不但是国际潮流,也是国家的需要。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很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在计算机领域内,只出点子、从来不动手实现的人不容易出大的成果。一个新思想和新方案的提出者往往也是第一个实现者,这似乎是一规律。
  ——从事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法国作家莫泊桑有一个座右铭:“一个献身科学的人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这也是我的座右铭……
  ——小时候起,我们就受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教育,对于一个正处于兴旺时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则要警惕“成功是失败之母”:今天的巨大成功中常常隐藏着潜在危机,也即未来的“失败之母”。
  ——我也有一句话形容自己:“我是一个曾经作出过贡献,今天高峰已过,赶不上新技术发展的计算机专家。”
  ——中国古代讲究“立大志者要修身”,提倡律己和宽容。“小不忍则乱大谋”、“宰相肚里能撑船”、“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等古代名言今天仍有价值。
  ——中国古代有句话,上士忘名,将名利彻底淡忘;中士立名,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士窃名,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我做不到上士,因为我做不到忘名的地步,但是我不会为了立名而去窃名。
  ——有才华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自己不要把做官当成一种奋斗目标,甚至也不要把当上院士作为奋斗目标,如果老想着当院士,就不可能全心全意做好事业。
  ——我能够取得科研成就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青少年时代注意培养良好的品德,先要做个好人,才能成就事业。
  2.扎实的数学基础。
  3.  30岁以前具备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知识和具体实践。
  4.长期在第一线拼命干活。
  5.20多岁时,开始锻炼英语听力,从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大量阅读国外文献。
  6.对所在领域的发展趋势有较好的洞察力,从而能够正确选题。
  7.选定目标后能锲而不舍地长期拼搏,同时适应飞速发展的软硬件条件,不断求变,不断创新,不断更新换代,做到执着而不僵化。
  8.自信而不自负,认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依靠团队,尤其是提拔优秀的年轻人。
  王选的一生是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一生。他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生活朴素,平易近人。他对国家和人民忠心耿耿,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祖国的完全统一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的爱国情操和崇高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欢迎浏览点评我的散文:

欢迎加入《家庭教育随笔》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jy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