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范卫锋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 》 精华版(中)

(2009-04-10 08:40:18)
标签:

股票

财经

伯克希尔哈撒韦

烟蒂

巴菲特

分类: 范卫锋作品

    范卫锋 http://blog.sina.com.cn/fanweifeng  该文参考最新出版的中信版《滚雪球》及台湾版《雪球》

    巴菲特的私募基金由客场转为主场的分水岭,是1960年。在此以前,是他找别人投资;此后,是别人找他投资。开张仅6年,他管理资产规模达720万美元,超过了他老师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个人身家正式超过100万美元。

不过,如果没有芒格的出现,巴菲特不会有今天。认识芒格以前,巴菲特是格雷厄姆原教旨主义者,更关注的是雪茄烟蒂,是一家公司的关闭清算价值。芒格提醒了他,应该更注意公司的存活发展价值,思考资产负债表之外的东西:品牌、管理、未来。

  巴菲特的旗舰公司举世皆知,伯克希尔•哈撒韦,现价约8万美元/股,几个月前还是15万美元/股。对这公司的投资,是格雷厄姆“雪茄烟蒂”理念的代表作,却是一次著名的失败。伯•哈公司历史悠久,100多年前成立,后来的几代掌门人都雄心勃勃,殚精竭虑,可惜“海潮比游泳选手更重要”,一度辉煌之后,转而江河日下。巴菲特进入之后,奇迹并没有出现。那种管理层痛定思痛,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奇迹,常常只在报告文学、小说影视中才有。伯•哈的纺织主业始终没有振兴,至于它今天的业务,那是巴菲特另辟天地的产物,和原来的伯•哈并无关系。巴菲特后来坦承,“如果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可能我的情况会更好”。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他居然曾想把这个包袱甩给芒格,这实在是价值投资史的大幽默。

  60年代的沸腾牛市,让巴菲特感到困惑,1969年底,39岁的巴菲特宣布将“退休”,并关闭合伙公司。此时,投资收益加上客户提成再投资,他的身家已飞涨2650万美元。

   范卫锋发觉,巴菲特1969年这次“退休”,并没有清仓反而在增持伯克希尔等股票。菲特舞剑,意在沛公。巴菲特12年前出道时,嘴上没毛,人微言轻,合伙公司的人物、权力架构中,应该有不少无奈的权宜妥协之举。1969年时,他羽翼已丰,从者如云,可以按自己的游戏规则来玩了。巴菲特1969年的“退居二线”,实则是“以退为进”,可称为巴菲特版的“整风”,估计顺便改变了一些公司行业的配置,伯克希尔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地位,从此确立。截至1970年底,通过继续增持,巴菲特夫妇在伯克希尔的股份,从原来的18%猛增到36%。这段历史至今被很多媒体书籍、评论人士以讹传讹,他们常常把这次“退休”说成是巴菲特清仓离场。

  与许多书籍误传他“成功逃顶”不同,在1973~1974年的熊市中,巴菲特并未幸免。《滚雪球》一书并没有列出明确的损失数字,但从书中描述判断,他的账面身家损失在三分之一以上,而芒格的不损失不小于50%。他胜在有保险业的现金流,可以不断买伯克希尔•哈撒韦,更重要的可以越跌越买,化危为机。套五年,巴菲特套得起,可是阁下呢?你旗下有保险公司吗?

    范卫锋认为,虽然巴菲特创业在50年代,起飞在60年代,飞黄腾达在八、九十年代,但是,决定他一生成就的却是70年代。1974年底,巴菲特接受《福布斯》采访,作出了一个著名判断:像“一个腰缠万贯的乡下小伙子,头一次来到城里的豪华夜总会。”巴菲特认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能够以本杰明•格雷厄姆所青睐的“烟蒂”股票价格,购买菲利普•费雪的股票。”在此忠告读者,你可以忘记我关于巴菲特的所有一切,忘记一切有关价值投资理论的繁琐细节,只要记住这句话,已经足够。

70年代,保险公司提供的源源不断的“浮存金”,让巴菲特这位股票饕餮得以大快朵颐。80年代他成为亿万富豪,已经没有悬念。他另外一项绝活,以德投资,也开始渐成模式。所谓以德投资,是指他开始利用自己的清誉、声名,在好公司遇上坏时光,成为倒霉蛋之时,雪中送炭(抑或趁火打劫?),买入可转换的高息优先股,惟一风险是投资对象彻底倒闭,进可攻,退可守,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从此独步宇内。

    1985年,巴菲特入选《富布斯》全美400富豪排行榜,55岁的他,名列14名财富超过10亿美元的富翁。伯克希尔•哈撒韦最初发行的少量股票,原本是7.5元/股,1985年时每股已超过2000元(2009年3月,金融危机中的今天,仍是8万美元左右)。

    然而,就在这一年,巴菲特的人生两大至爱,一项他主动割肉,另一样主动对他割肉。

伯克希尔纺织工厂——巴菲特当年收购的廉价“雪茄烟蒂”——终于在1985年被巴菲特关闭,而巴菲特的妻子苏珊,也终于发现巴菲特真正娶的永远只是投资公司,决定离他而去,寻找自己的幸福生活。巴菲特此后的人生,似乎只是为证明自己不是“在键盘上随机敲上莎士比亚全集的猴子”。

    2009年的春天,他又开始受到了这一质疑。这一次,究竟会是巴菲特天赐良机的70年代,还是格雷厄姆折戟沉沙的30年代,你猜猜看?这个判断,将决定阁下一生的财富命运。

   

欲看《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 》全文,请点击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一)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二)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三)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四)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五)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六)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七)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八)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九)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十)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十一)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十二)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十三)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十四)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十五)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十六)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十七)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十八)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十九)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20)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21)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22)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23)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24)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25)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26)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27)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28)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29)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30)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31)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32)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33)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34)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35)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36)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37)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38)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39)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40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