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铁铮-铁铮
铁铮-铁铮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248
  • 关注人气:1,8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用短信和孩子交友的是与非

(2008-04-29 08:20:10)
标签:

家长

孩子

社会

短信

美国

教育

分类: 铁铮看教育

     如果你在手机短信里看到bbs,可别以为对方是在和你探讨论坛的问题呢。在最时尚的短信缩略词里,它是be  back  soon(马上回来)的缩写。

 

    《竞报》用半个版介绍了美国家长借短信的形式和子女交友的事儿。其中有的家长学会了用bbs这样时尚的缩略语和孩子交流。

 

    据《华盛顿邮报》近日报道,美国的父母们正试图用手机短信与他们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调查显示,45到54岁的美国成年人使用手机短信的人数,在过去两年里增长了130%。父母们还学会用简单时髦的表达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和孩子成为朋友。

 

    其实在我国,短信交流早已不是年轻人间的专利。我们中国不少家长早就开始用短信和孩子交流了。手头虽然没有中国父母使用短信的相关数据,但可以肯定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特别是那些因各种原因不能天天和孩子见面的家长更是如此。

 

    用短信联系,便于孩子视情阅读。你哪儿知道孩子在干什么啊,和谁在一起?对那些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的孩子们来说,恐怕最没面子的就是和哥们在一起时,当着大家的面接电话喊“妈”!看短信就可以避免这个尴尬。无论是在听讲座,还是和聚会,短信来了,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看还是不看、回还是不回。

 

    用短信交流,可以显示相互平等。打电话时,父母可能会抹不开面子、端着架子,而发短信则灵活多了。可以开玩笑、可以调侃……一次儿子一进家门就大声向妈妈嚷嚷:我爸真搞笑。我发短信说“今晚回家”。他回复我:欢迎欢迎,热烈欢迎;遇到具体事儿,即便意见不一致,也很难像在电话里吵起来那样直接冲突。如果再用上几个时尚的短信缩略语,孩子会感到家长变得有趣多了。

 

    用短信交流,较为适合孩子接受。不少孩子接家长电话,都会显得很烦,没说两句就想挂断。而对于短信,他们较容易接受。他们和同龄朋友间联络也主要靠短信。对于家长发来的短信,自然也就不会拒绝。如果再办理了短信优惠,收发短信更是很少顾忌。

 

    但采取短信方式和孩子交流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不能用短信全面替代电话。有些事情是很难用文字表达出来的。电话里说可能会直接些;二是不能过份相信短信。有的时候竟能接到前几天就发出的短信。要真是有大事、要事、急事,不给耽误了才怪呢。万一操作不慎,还没看呢就删掉了,你不就白发了吗?三是注意避免歧义。短信毕竟很短,有人图方便省略过多,又没有标点符号,很容易造成误解。那天我发短信问儿子去买书吗?他回复说:不回家。没想到没过多久,他就在敲家门。诧异地问他不是说不回家吗,他回答说,我说不去买书,回家!看这岔打的。

 

    借用短信和孩子交流,其重要意义在于家长要跟上社会的发展,在接受新鲜事物上和孩子同步,争取在更多方面获得共同语言。如果只是固守着原有的习惯不变、按照自己的惯性行事,就会离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远。

 

    此文刊登在2008年8月5日北京考试报

    现代都市人,该到哪里去疗伤......

    老谋子在开幕式上“种树种草”

    书店大门几面开 不想受罪莫进来

    中国百姓也能有私家花园

    只顾看美女 忘了采新闻

    善待媒体和善待受众不是一回事儿

    八岁女孩当新娘,荒唐还是真情?

    北京女生给各国领导人写信说了啥?

    谁是男大学生裸奔的看客?

    中国女孩凭啥当上美国新闻写作冠军?

    不当内阁大臣当父亲是不是傻冒?

    女大学生“毕业叫”,叫得来真正的爱情?

    “中国印”摩崖石刻给山破相

    警惕绿色“噪音”对你的侵袭

    专家教授打赌,我们保持清醒

    大学一怪:复制粘贴成了一种时尚

    大学同学相处:重要的是知道你我不同

    分数还是大学生的命根吗?

    新大学生入学前准备活动须知

    大学生考试作弊,真的成了癌症??

    算算你今年哪一天最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