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钱旭君
钱旭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917
  • 关注人气:6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选读女人诗(3)

(2012-03-15 11:15:24)
标签:

选读

女人诗

(3)

原之罪

记录

钱旭君

文化

分类: 记录.网络.转载

选读女人诗(3)

 

请相信,这些诗歌是我花了大量时间甄别选取的。

但这些诗歌依然只是我个人的偏好。

希望你们可以喜欢。

 

2012.3.13

 

(1)所有野兽都戴花

所有野兽都戴花,所有神都穿布衣。
这最深的峡谷,石阶向下。
太阳神的图案对着蓝雾。

他们影子的白牙,照料
他们的呼吸。锋刃与枯骨
互相追逐。布满青苔的石像
吞吐哀歌:愿流水结冰。

各种泥土都哭泣过,错误
连接着花朵。折断的大树
为河流的祈祷所惑
——为什么杀戮?

濒临灭绝的物种的眼泪
曾经残暴的曙光迎来新的曙光。

2012.1.31  作者:池凌云http://blog.sina.com.cn/chilingyun

 

——我从不反对小资小调的写作,因为我自己也很喜欢将文字当作情绪的出口。但我更敬畏一种深刻的目光,大爱的悲悯。很显然,这是一首暗藏机锋,充满呐喊的好诗。从读它第一句开始,我就坚信这种震撼力会持续下去。这首诗,无论从构思,立意,还是组词与语句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样一个初春,遇见陌生的诗人和陌生的好诗,是我的幸运,即便是在读完之后,我有那么多忧伤的泪光,亦是我的幸运。

 

(2)网

 

年轻人,从我身边走过
石板路面留下些落地的风声。沙土
和石子筑起的围墙。

 

这些不具备信任品质的灰白色。

 

一棵桑树,拍打路人的肢体,爬过椽子或草
恍若双眼的网。在人类的城市,大家伙在这里安居乐业
腹地的小绿穴边,“那儿有你的双眼的细丝。”


2011.8.21  作者:钱旭君http://blog.sina.com.cn/qianxujun

 

——钱旭君的诗歌也是我最近才开始读的。我喜欢她的诗风。感觉上有颇多西方诗歌的味道,但她的作品并未被此束缚。她意象的层次分明,留白更是恰到好处。犹如品尝一杯温热的黑咖啡,回味无穷。她安于在自己编织的网内写诗,读哲学。一个优秀的诗人注定需要驻守于自己内心,从容地抵制外界的干扰。她做到了。所以,她会写这样一首“网”。她的“网”不仅是生动的目光,也是对这个世界的一种诠释。

 

 

(3)又是清明(今又清明)


父亲,你说的对,天国也有花园
而在更远的地界里
有些人早已腐朽
你无需鼓起
腮帮子吹
火,火很温柔,一粒沙
为此也会慢慢的冷、硬、小心而又备受瞩目
它可以无限接近眼球,接近真相,并且为彼此留下来

 

2011.4.10  作者:海媚http://blog.sina.com.cn/u/1245083825

 

——认识海媚,最早是在百度空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的诗歌便吸引了我,后来在新浪又再次遇见她,真好。有人说,海媚的诗歌是麻醉剂,我同意。但我觉得海媚的诗歌还是一帖清醒剂。这首诗,有寓意,有场景,更有一种宽阔的父女之爱隐匿其中。生又何欢,死有何惧!无论生与死相隔多远,当一种爱长久的存在着,那么许多过往都被完整的保留下来。说心里话,每每读海媚的诗歌,总会让我有出其不意的感觉。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创作。需要说明一点,关于题目,她在初稿发布的时候用的是“今又清明”,而在整理成组的时候,用的是“又是清明”。

 

(4)写在母亲节

 

母亲,我不敢给你写诗。

不敢,用任何一个字碰你

碰落你。一首诗的全部

只是,六点钟的时候,你就在那里。

细细地切着土豆丝。

 

2011.5.8  作者:蝉衣http://blog.sina.com.cn/melodyxiang2003

 

——是的。我是刻意将海媚的诗与蝉衣的这首“写在母亲节”放在一起的。至于我的用意,不说你也可以明白吧?认识蝉衣有些日子了,她也是一个沉默的诗歌耕作者。她的诗句非常独特,词语的运作亦是。母爱,在我眼里永远都是最伟大的爱。而这首诗,是我近期读到的关于母爱的最棒的一首。全诗寥寥几行,没有一个煽风点火的字眼。那么质朴,就像母亲的爱一样质朴。作者只用了一个朴素的场景,就把我彻底击倒了。而“细细地”这个全诗唯一的形容词,竟然可以那样光芒照耀。这才是诗歌的魅力,直指人心的颤抖!

 

(5)空地

 

我还来不及进入这个午后

阳光从树枝

倾泻下来

一块空地,叶子闪动金光,松软的叶子

让鞋子安静

鞋子让脚安静

 

我们来了,就不走了吧

长椅上,安放好风声,落叶,安放好身体

在果实坠落以前

我们,就坐在这里

 

像西山上

禁锢的鹰,木雕的飞翔撞动空气

像石碑前变换的光线

无声,温存:

表情各异,各求所需。

 

2010.12.28  作者:灯灯http://blog.sina.com.cn/dengdengzj

 

——灯灯的诗歌在空间也是众人皆知的。我经常潜读,但不知为何,我读了很多之后,却更偏爱她早期的作品。我记得我说过,每一个作者,她在每个时段的创作都是独一无二的。所谓偏爱只是个人的喜好不同罢了。当我读到这首“空地”的时候,我的目光便久久不能移动。我承认,我的情绪被带动,被诱导,在一块空地上,我产生了一缕午后的阳光的错觉,我会忍不住去看看自己的脚是不是还在鞋子里。这真是一种奇特的感受,被安静的气流挟持的感受。在满是景象的地方,我竟然越读越空。我顿时明白了,这“空地”不是地方空了,而是心空落落了。“我们来了,就不走了吧”这难道不是告别的预言吗?诗人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实在是太高明了。让我佩服不已。而最后的两个比喻,更是平添了那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我想,好诗就是这样的,你会不由自主地被引领甚至沉陷,你会甘心情愿的一遍又一遍的去品读,去体验。

 

(6)东珠

 

我知道的所有湖泊,都叫纳木错

我认识的所有男子,都叫多吉扎西

东珠不一样

他在碧蓝的天空下唱我听不懂的歌

缓缓漫过来的海水使我的裙摆湿透

谁都没有退让

高原上被风吹过的格桑花

轻轻地弯下了腰

 

2010.3.2  作者:苏白http://blog.sina.com.cn/wanruqingyu

 

——苏白的诗歌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干净。洁白。她的文字根本就不需要炫技,只要你安静地去读,你会很容易在她淡淡的字迹上感觉到一种温度与湿度。这是一首有背景的诗歌,作者是在聆听“一个人的藏地”那首歌曲时写就的。其实,我对作者的那首“水龙头”也是情有独钟的。但也许是我到过西藏的缘故,我对纳木错或者多吉扎西有着本能的反应,所以我最后决定把这首“东珠”推荐给大家。简单的说,作者是通过对歌手的描述,表达出对西藏或者藏文化的一种神往。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会有幻听的产生,这是多么奇妙的感觉。我喜欢。

 

(7)硬币

 

我有一枚硬币。一元钱那么多,一颗心那么重
是镍币,不是金子
拿在手里摩挲,手会变黑,变脏
所以我只用指尖弹一弹
它快速滚动的圆周可以换算出一条生命的长短

 

2011.6.25  作者:逸薇http://blog.sina.com.cn/yiweibb

 

——喜欢逸薇的诗歌不是一天两天了。对我而言,每一次读都是一种惊喜。这么短的诗行,竟然可以包含那么多内容,简直就像一个奇迹。从一枚一元的硬币说起,说的是钱,说的是人心,说的是脏,说的是命运。几乎每一句都是一语双关,既符合对硬币的描述,又恰到好处的影射与象征。我敢说,这首诗的每一句每一词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打磨的。实在让人爱不释手。我在想,还有谁能拒绝这样的好诗呢?

 

(8)游荡者

 

人间的失眠之夜
一个手掌打开,五指清晰可见
陌生的生长,析出了光
这是否意味着
当我右手划着十字
双脚还可以从牢狱的补丁里钻出来
和正常人交谈?
然而酣睡并不意味
浮现恰好的影片:在那里
我要更换
衰老的脸
像狄金森,造就一片草原

 

2012.02.19  作者:茉棉http://blog.sina.com.cn/u/1846818080

 

——我一直坚持,名人与好诗是不能简单划等号的。我有时很痛苦,因为每天要读到大量似曾相识的诗句。这也是我常常对自己的文字痛恨的缘由。当我读到茉棉的诗歌时,我真的有被新空气洗涤的感受。多么好!所有的字都可以让我在陌生的环境中吞吐。嗯。新鲜,麻辣,有回味。这首“游荡者”正是茉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我喜欢。即便它不能算作一道大餐,我依然喜欢。我想,无论是谁的诗歌,若脱离了创新和觉悟,那么未来的路必然是越走越窄。

 

(9)门


左边的门关着。他从右边的门
进去。屋子里的灰尘已经倒下
“他是我们的一部分
或试图,成为我们……”


在灰尘嘴里,这是一种最糟糕的认识
他无话可说。从左边的门,退出来


他退出得那么不彻底。
“欲望一旦落实到牙齿上,欲望
也就成为变形的你们”


这是他对灰尘说的。
灰尘与他,究竟谁是谁的第三者?


2012.2.27  作者:青蓝格格http://blog.sina.com.cn/g1r2l3

 

——和灯灯一样,青蓝格格的诗歌在新浪空间已被大家认同。必须承认,这位优秀的女诗人,对我而言,还是蛮陌生的。读过之后,我发现,她的诗歌的确不同凡响。各种各样的句式和内容她都能熟练掌控。这首“门”更是有某种内在的气质。我特别喜欢这首诗的表达方式,很独到。且耐人寻味。在这里,门,他,灰尘,都有很强的引申含义。而两句“”之内的句子更是别具匠心。说实话,我能力有限,也不能读得那么彻底。但是我真的很喜欢,因为它带给了我内心强烈的波动。

 

(10)与君书

 

沱沱河并没干涸。

但你在下游,在废弃的

剧院里。看我戒酒

回忆雨林中的邂逅。

火山灰已经停止了疼痛

请给它新的羊群。潮水。

动人的财富。黄昏时

我们隐居海湾,一起听

刺耳的老唱机

 

作者: 然希

 

——很遗憾。我从来就没有见过然希的空间。我一直听说然希的短诗非常有穿透力。当我从别人那里读到她的一些短诗后,我确信了。同时我也更加遗憾。她的诗歌紧凑,有力,别具一格。绝对属于情绪的引爆体。一读,就会产生无法阻挡的喜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