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略描述一座古建筑的体量时,最常用的是面阔和进深,面阔指的是建筑物的宽度,通常以“间”为单位,一般指两柱之间为一间,比如唐代建筑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用了六根前檐柱,他的面阔就是五间。

面阔五间的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进深指的是建筑物纵向的长度,不少资料中把进深也用“间”来描述,却会带来许多不准确,比如上面的广仁王庙正殿,梁架结构采用四椽栿通搭用二柱,进深方向只用了两根柱子,用“间”来描述的话就是一间。

广仁王庙正殿梁架
山西平顺淳化寺大殿有六架椽,梁架结构为六椽栿通搭用二柱,如果用“间”来描述,也是一间。

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面阔三间

淳化寺正殿梁架
无论四椽屋、六椽屋还是二椽屋,只要采用檐栿通搭不用内柱的,都只能描述为进深“一间”,显然在进深上用“间”难以表达清楚建筑的基本结构。
其实还有一种更为科学的表述方式,就是用“椽”。木结构古建筑中最下面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是栿,也就是大梁,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广仁王庙正殿共用了四架椽,就可表述为“进深四椽”,整座建筑的体量可描述为:面阔五间,进深四椽。

广仁王庙正殿,进深四椽
平顺淳化寺用了六架椽,建筑体量可描述为:面阔三间,进深六椽。

淳化寺正殿,进深六椽
进深用“间”来描述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而房子有几架椽本身也是必须要交代的,正好放在进深处说明。
用“间”来描述进深还有许多问题,有不少古建筑心间梁架和山面梁架是不一样的,比如山西襄垣文庙大成殿,心间梁架为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也就是两间,而山面梁架则是二椽栿对前后乳栿用四柱,也就是三间,描述进深时到底是遵循心间的两间还是山面的三间呢?是个麻烦的问题,如果用“椽”来描述就没有这样的问题,襄垣文庙大成殿是:面阔五间,进深六椽。类似襄垣文庙的建筑有很多。

襄垣文庙大成殿,可见心间梁架与山面是不同的

襄垣文庙大成殿山面梁架
还有不少采用组合主梁的古建筑纵向柱与柱之间的距离是不等的,而且差距很大,比如前面提到的襄垣文庙大成殿,心间梁架为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大间是小间的两倍。
唐代建筑长子布村玉皇庙前殿的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对剳牵用三柱,大间是小间的三倍。

长子布村玉皇庙前殿梁架,三椽栿对剳牵用三柱
潞城潦河头关王庙前面的这座殿的梁架采用四椽栿对剳牵用三柱,大间是小间的四倍。

潦河头关王庙前的小殿,四椽栿对剳牵
还有些古建筑梁架分割得零散,比如山西繁峙大李牛东文殊寺正殿,山面梁架采用四椽屋分心剳牵用五柱,山面分割成了四间,一架椽就是一间了,表述为进深四间显然太过零散。

繁峙大李牛东文殊寺正殿,四椽屋分心剳牵用五柱
如果用“椽”来表述就不会出现这类问题,所以在进深的表述上推荐用“椽”不用“间”,表述为:面阔几间,进深几椽。
前面说面阔用“间”没有问题,但也有些特例,比如这座长治县龙山祖师庙正殿,在前檐用了减柱造,采用了很大的普拍方承梁,前檐柱减去两根,按两柱之间为一间那面阔就成了三间,但内部共有六架大梁分割成五间,所以面阔还是表述为五间为宜。

面阔五间的长治县龙山祖师庙正殿

前檐用减柱造,梁头搭在很厚的普拍方上
山西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结构上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千百年来民间工匠的智慧,现在也需灵活看待,切忌生搬硬套。另外从唐至清成体系的古建筑也只有山西才能看得到,最后的绿洲更要好好保护。
----------------------------------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拯救古建公益基金”由《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免费午餐创办人邓飞、民间文保人士唐大华等共同发起,致力于古建筑、古村落的抢救和乡土文化的推广,用我们共同的行动挽救文明余脉,期待您的支持!
微信公益平台:电脑访问请点>>>
支付宝公益平台: 电脑访问请点>>>
手机访问请点>>>

微信爱心捐款
支付宝爱心捐款
拯救古建微信
爱塔传奇微信
基金会银行账号
户名: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开户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紫竹支行;
账号:0120014210001348(请务必注明捐给“拯救古建”)
邮局捐款
单位名称: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
朝外大街乙6号
朝外SOHO A座 1101室;
邮
编:100020(请务必注明捐给“拯救古建”)
官方微博:@拯救古建
微信订阅号:拯救古建
志愿者QQ群:115112549
邮箱:mujiegou2013@163.com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