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7/C0/51/51.jpg
序厅外以青铜人首鸟身像为主体标志性的雕塑
(文中图片均由浦江客摄于三星堆博物馆、点击可看大图)
感谢冰点莲子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栏目推荐
感谢文学博客网首页推荐
惊鸿一瞥三星堆
驱车从成都出发,沿成绵高速半小时左右就到了广汉城西鸭子河畔。远远可见一幢类似太空飞行器的建筑座落在繁茂的草木丛中,风格奇异,颇为神秘,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早有所闻,此次亲眼目睹,真有“惊鸿一瞥”之感。虽然时间很短,只是匆匆一眼,却给我留下了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三星堆遗址,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2800年),下至商末周初(公元前1000年),上下延续近2000年。三星堆遗址群规模巨大,范围广阔,现已确定的古文化遗存分布点达30多个。三星堆遗址群所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金器,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已被中国考古学者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7/C0/62/62.jpg
三星堆博物馆
博物馆广场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7/C0/4F/4F.jpg
玉
戈 玉
璧
三星堆博物馆分为两个展馆。第一展馆通过出土的丰富多彩的文物介绍了灿烂的古蜀文明。目前在遗址内出土了大量形体硕大的陶盆、陶缸、陶罐等可能是装粮食的容器,反映了当时农作物生产的多样性。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颇有特色的酒器,说明了已有剩余粮食用于酿酒。
展品中蔚为壮观的玉石器群,吸引着我们的眼光。玉石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周礼》中就有“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黄琮(cóng)礼地;以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玄璜礼北方”的记载。三星堆的玉石器大多是具有浓厚宗教祭祀色彩的礼仪用品。在三星堆玉石礼器当中,以戈和璋(zhāng)的数量最多。“戈”本是一种兵器,但这些用玉石制作的戈,加工精细,器身极薄,不具备杀伤力,出土时刃部完整如新,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应该是用于仪仗的器物。(见上左图片)上右图片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发现形体最大的石璧,重达百斤以上,形似一面水井的盖子,这件石璧上有明显的管钻痕迹。在古人心目中,璧是天盖的象征,《周礼》中将璧列为“六器”之首。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7/C0/5D/5D.jpg
一号青铜神树
当你站在这棵青铜神树下,没有不为之震撼而惊叹的。青铜神树的底座呈穹窿形,三面镂空,象一座神山。树分三层,每层有三个树枝,树枝上有刀状的果叶、硕大的果实,在每颗朝上的果实上都站着一只鸟,全树一共有九只造型相同的鸟。树干上嵌铸了一条造型怪异的龙,龙头朝下,身体呈辫绳状,前爪匍匐在树座上,后爪象人手,身上还挂着刀状的羽翅。中国龙的造型从古到今千变万化,但像这样怪异的龙还是独此一见。在中国的古代神话宝库中有很多关于神树的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东方的扶桑、中央的建木和西方的若木,通过比较研究,学者们认为三星堆的神树综合了扶桑、建木、若木的特点和功能,是这三棵神树的复合体。三星堆的二号祭祀坑中共出土了大大小小8棵青铜神树。这棵一号神树,虽顶部残断,高度仍达3.95米,这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现形体最大的古代单件青铜器。从现代美学角度看,神树造型合理,布局严谨,比例适宜,对称中有变化,对比中求统一,虽然由多段多节组合而成,并采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工艺,但仍是一体浑然,堪称青铜铸造的精品。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7/C0/52/52.jpg
突目人面具
戴冠青铜纵目面具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7/C0/5B/5B.jpg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青铜大鸟头
第二展馆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惊叹之余的神秘感,主要体现在古蜀人对眼睛的表现。三星堆共出土了50多件人头像,其中表现人“眼睛”的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地位显著、造型奇异。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具突目人面具(上左图片),这件面具宽嘴巴,大耳朵,耳部斜向伸展,极为夸张,额头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来安装有装饰物。这件面具最奇特的是:双眼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被人们俗称为“千里眼、顺风耳”。这样的造型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据解说,学术界一般认为它和传说中第一代蜀王——蚕从有关,古籍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有学者认为“目纵”很可能指的就是眼睛突出。古人可能有意夸大了祖先的特征,似乎是利用夸张的五官来表现祖先有超人的能力。
三星堆文物中还特别强化了对人“手”的夸大和神化,表明对“手”的崇拜是当时又一项独特的信仰习俗。这种现象首先反映在青铜人像群上,如大型立人像(见下左图)就有一双超过比例一倍以上的大手,平举在正前方视角焦点的显著位置,作执物奉献祭祀状。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7/C0/50/50.jpg
青铜大立人
青铜鸟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7/C0/65/65.jpg
青铜太阳轮
玉
石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文化,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研究早期国家的进程及宗教意识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发现,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三星堆遗址体现出的高度繁荣,布局严整的古代王国的都城气象,表现出浓厚而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是极为罕见的人类上古史奇珍。
当我们走出静谧神秘的展馆,留给我们是更多的思考:三星堆文化究竟源自何处?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归根何处?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又何以消亡?陶器上的符号是什么含义?……三星堆给我们留下了灿烂又独特的文明,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解的神秘之谜。“天地之气化流行不已,生生不息。”回首历史,怅望千秋,此时,我们无不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深邃。
2009年度新浪博客、草根名博及新华博客、博客日报、文学博客首页推荐文章(提示)
快乐
人肉搜索
流行歌曲 “童年恐慌”
古人饮酒 “拜年禁语” 观灯风俗
手写春联
绝调情词
“新捐官现象”
马季妙语救场 危机借口 惊诧莫言 雨果忠告 “租界心理” 网络
震后都江堰
“创伪”盛行 “捐纳入仕”
心祭 五部门审蛋
万人弃考 《九歌·湘夫人》今译
摆照
“跑部钱进”
孔子学院 石油工人的手
蔡元培 “官员问责”
重过寻常生活
论文代理 吊屈原赋
“半部论语”
怀念雕像
择校之痛 怒斥首富 惊鸿一瞥三星堆 (新浪草根名博) 《惊鸿一瞥三星堆》 (文学博客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