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2017-12-31 16:08:24)
标签:

雾霾天

路过边下河南村

已经成为废墟

我与这个村庄的故事

杂谈

分类: 昌乐村影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刘福新


前天(公历2017·12·29,农历冬月十二)上午,因故与老伴路过不久前拆除了的边下河南村,如今的边下河南村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符号,这里刚刚列入了废墟的行列……

与老家小埠前不到一里路的边下河南村是我益都师范毕业后第一个工作的地方,也是我老伴的娘家。人生里的喜怒哀乐一直弥漫在1968年深冬到1971年初春……

关于边下河南村的图片和文字,我拍的写的不少了,倘若用“百度”、“360”、“搜狗”等引擎一搜“刘福新 边下河南”,准保显示出一大溜网址来……

题目中的“雾霾”,不容置疑,20171229就是一个典型的雾霾天,12月份在我们山东昌乐基本上是晴朗的,1229的天气和空气是个例外……

我与老伴在1229外出更是一个例外……

关于“废墟”,我可以复制粘贴几段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废墟》:

“……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次,他走进一个著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目眼泪。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个拔地而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

“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 。”

至于我对这个“废墟”的看法,还需看一看我的图片注脚——因为——因为——因为我的故事就在图片下边的注脚里……

                 201712311315分打字结束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1、我与老伴乘坐昌乐县公交3路车。这是给我让座的帅哥。在我们昌乐县乘车,让座的场面经常见到,昌乐人已经不奇怪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在我们昌乐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公交车司机师傅的思想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时间是:2017年12月29日14点05分。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2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3、我与老伴办完了事以后,我要过来拍片。遇到了边下河南村的人,他在刘氏家族中比我矮一辈,忘记他的大名了(乳名是知道的)。他告诉我:“我现在就住在你的家。”这个我想起来了,我的宅院1989年(或1990年)卖给了他的内弟。他内弟到外省儿子那儿居住了。自从买了我的房子,他内弟很走运,孩子都是大学生,在科学界任职。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4、边下河南村拆除了,但大桥西边高坡上的几个宅院还存在。这块地方与边下村也有关系。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5、刘军弟问我还认识他不?我回答:我怎么能不认识你?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6、穿蓝绿花棉袄的妇女告诉我:“俺家里孩子的爷爷叫刘新书。”我说:“你孩子他爹是我的学生,小名叫‘XX’,大名叫刘国丰。”她笑着说:“我听人家说来,都说你好脑子!”哈哈!我受到学生的媳妇表扬了。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7、右边是我老伴,我与老伴同岁,明天虚岁71岁了。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8、这就是近年来刚建起来的桥。没料到“棚改”来的这么快。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9、我看到盛满了土的大车朝南运。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10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11、河滩里建了没几年的龙王庙。是刘高弟(与我是营陵黄村刘氏家族的同辈)与赵光德(老伴的四服二哥)建起来的,建成的当夜刘高弟便溘然而逝,村人传言“给龙王爷看中,调走了。”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12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13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14、水泥路两边的废墟。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15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16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17、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18、我问“你是这个庄的吗?我怎么不认识你?”他回答:“我是大埠前的。”我笑了:“我是小埠前的。”我问他是刘氏家族哪一世,他答不出。我给他提供线索说:“你们大埠前有个刘竹三,以前在南郝供销社干主任,你知道吗?”这个小伙子一问三不知,嘿嘿!如今的青年人只知道挣钱,其它的都不知道。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19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20、“你是哪个庄的?”“俺不是这个庄。”“你是邵家庄的?”“嗯。”

邵家庄与边下河南村是紧邻,属于乔官镇。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21、这里有一棵楸树,听人说,是刘德松的。刘德松是我在昌乐十三中(前身是南郝中学,后身是昌乐县第一农技中学)任教时的学生。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22、邵家庄熟人。他是老大,老二和老三随娘改嫁到小埠前。老二在小埠前当了养老女婿,老三刘成修比我大两岁,与我是同班同学,已经病故。这个老大望着我很亲,与我说:“我这些年经常打听你。”我告诉他:“你要是会上网,就不用打听我了。”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23、遇到了学生刘先弟。如今在宝石城展览馆干保安。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24、路北还有几间房子。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25、照片看着很近,其实离得老远。我说:“老了老了,眼力不行了,看不清你模样了。”他告诉我:“我叫刘永兴,名字还是您给起的。我父亲是刘登弟。”我说:“我来这个庄教书,还是你父亲和刘万弟接的我。”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26、我还告诉他:前些日子我拍边下幼儿园,你有个妹妹在那儿对吧?但他的妹妹我没教,他的姐姐刘爱欣却是我的学生,他也是。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27、过来了一个很熟的,他的父亲刘仁风与我父亲是朋友,还是我的“媒人”。我却一时叫不上名字来。他笑着说:“叫我小名。”小名立即喊出来了。他是我1969年春节后(“文革”期间,改秋季招生为春季招生)招收的学生,那时候的大名都是上学的时候老师给起。还记得1969年春节后入学时我说的一句话:“你哥哥叫刘德弟,你就叫刘智弟吧。”不知是什么原因,后来他改名“刘旭弟”。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28、我说,你陪我走一走。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29、这是怎么搞的?打了好几段,复制的时候出错(粘贴到我的“窝的”里去),竟然找不到了。还得另敲。画面里我写的“赵光福”是我小舅子,办事果断豪爽,与我性格很相像,挖宝石时坑道塌陷,不幸青年夭折。这所房子是我岳父家的老宅,赵光福在老屋基础上重建,砌了七米的石头墙,建房之事因赵光福不幸遇难而罢,后来被刘美书买去了。刘美书是我1968年冬天来这儿教学时的支部书记。小舅子未成人即遭变故,是我岳父的悲伤(老年丧子),也是所有亲戚的不幸,因为只有我这位小舅子才能撑起一个家;大舅子天生老实懦弱愚钝,如今也六十了,还成不了家,我与老伴也都年纪老了,有心无力,所有杂事都落在了我大儿子身上(小儿子不在昌乐上班)。此次拆迁事宜都是我大儿子代办的。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30、我不知道拆房的时候,这座房子是谁的?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31、我拍的这幅图片很有意思。①是我岳父的老宅院  ② 我来到边下河南村教学的小院 ③南北向的窄胡同。

这个学校旧址里发生过不少故事,先说五个:

第一,这所破旧的黑暗的房子是一个叫“小由”的房子。小由的父亲太穷,将小由的母亲“典”(卖)给了尧沟一个男人。但小由的母亲经常回到这儿,又给小由生了个妹妹。小由的父亲1958年不幸成为饿殍,小由的妹妹少年夭折,小由精神不好,后来也死去了。这座房子成了空房。

第二,边下河南村没有学校,雇了个老师,就在这里作教室。我来的时候,接替了团埠坡那个雇佣的女教师陈玉华。这位陈大姐很好,刚教学的时候,还帮着我管理学生好几天。

第三,院子不大,屋子很小,但村里开会都在这个地方。开会前,总听到不少“粗话”和“脏话”。一个小农村,要想听到文明的语言是很不切合实际的。这就是我的社会大课堂。

第四,我来这儿教学的第二年,新生入学,这所小屋根本盛不了,支部接受我的建议,学校搬到东边一个大院了,此处成了我的宿舍。但一所房子隔成两半,我住东边,西边成了边下河南村卫生室,赤脚医生是支部书记的三弟刘文书。还有一件,这儿也是边下河南村的团支部会议室,我当时兼任团支部副书记。团支书是刘祥风。另外,我那时不是党员,但每逢学习党中央文件,党支部就让我读文件,这是个很奇怪的事儿(说明农村文化水平不高)。

第五,这个小院与它的原主人一样,我也在里边遭受过多次折磨——谁会想到一个在益都师范上学的年代就任过“专案组长”的人会沦落到如此地步?我之所以拍摄这个地方,是不想将我的故事也成为“废墟”。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32、我朝南走,回拍这条南北胡同。这条南北胡同里住着的人家我都熟悉,胡同西侧,从南向北依次是刘福弟(给姓赵的当养老女婿,这样一来,刘福弟不仅是刘氏家族兄弟,也是“叔伯连襟”)、刘兆年(当时干河南村保管员)、学校小院、刘美书(当时的支部书记)。胡同东边开大门的只有刘文书一家(胡同南端,刘美书的三弟)。当时的户数也就四十户左右。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南北胡同。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33、这一幅作“压题图片”了。可别被系统软件“枪毙”了呀!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34、这条路就是我当年来往的小路,我老家位于小埠前东头,与边下河南村的距离也就半里多路。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35、这是边下河南村的前街,当时最重要的街道,各种活动都在这儿进行。后街,就是前几年修起来的水泥路,我去之前,还是个比较静僻的地段;我去之后,学校搬迁到东边,学生上学从这儿路过,后街那条东西路进一步繁忙起来。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36、有个鸟巢。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37、刘旭弟与刘嘉风。刘嘉风是现在的村干部,他是老支书刘美书的大儿子。他姐姐跟我上过学,他与他弟弟那时候还很小,没跟我上学。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38、上一次来拍片就是刘美书的大儿子刘嘉风陪着我。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39、我问:“你是哪个庄的?”回答“俺是小埠前的。”我笑:“咱们一个庄呀。我是苗苗的大爷。”她说:“孩子他爷爷叫刘成尧。”我说:“你公爹比我高两辈,我得叫他二爷爷。”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40、是来废墟里捡铁丝铁棍的。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41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42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43、这是小丹河河滩。河滩的西南方向就是我的老家小埠前村。小埠前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搬迁到西边(西埠),免除了这一次的“棚改”。原南郝镇东南部的十多个自然村,仅仅保留下我的老家小埠前了。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44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45、这是边下河南村大桥西边的院落。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46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47、桥北是边下村(边下街、边下集),自古以来就是方山西麓最大的村庄,驻过乡机关(我舅父孙洪昌是边下乡第一任乡指导员)。后来成了“片长办公所在地”。边下街有“高级小学”,有大集。是周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近也已拆迁。边下大集成为了一种回忆。至于村庄的模样,也只能从我博客里寻找了。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48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49、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50、往南的车辆是满载,往北的车辆是空载。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51、麻雀。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52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53、大路东的“摞屋”。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54、回拍。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55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56、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57、路西有个“乐港饲料”,最早叫“棉花加工厂”,之后叫“复员军人精神病院”,再往后是“毛巾厂”,现在是“乐港饲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儿是复员军人精神病院,我放了寒假,夜里经常领着两个儿子到里边看电视(那时候农村基本没有电视)。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58、这个加油站已经紧靠这我的老家小埠前了。说两件事儿:第一,小埠前不小,大埠前不大,小埠前属南郝,大埠前属乔官。第二,昌乐县第三路公交车的终点是小埠前。


                附:返回昌乐城途中所拍图片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1、这个地方(盛世榴园)诗歌拐角,摆摊的小商贩很差劲!占了路,以至于公交车很难开,司机师傅对我说:“这个地段用着‘城管’了,可总是没有人管。”

倘若看到我博文的政府工作人员,给反映一下。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2、公交车根本没法拐弯。车等了好长时间。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3、小学和幼儿园放假(元旦),车开不动。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4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5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6、拉大炭块的车辆,多年没有见到了。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7、这一幅,可以用到我的“表情图片”了。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8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9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10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11

 



雾霾天里访问边下河南村废墟
                      12


    【编辑说明】
    唯恐编辑超时,中间点了一次“保存”。看样子问题不大。


 【老家一带的村庄博文链接】


给即将拆迁的边下河南村留个念想(上集) (2017-09-01 17:00:2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xa58.html

 

昌乐县南郝镇边下新村 (2015-01-28 19:03:2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vkeh.html

 

(原创)边下村的“东西街”和“西北崖”在我或浓或淡的记忆里 (2012-05-03 22:35:4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e00d.html

 

(摄影)庚寅年春节(七)——边下之行   (2010-02-20 21:40:5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h5gq.html

 

边下街——我有一辈子诉说不尽的故事   (2010-12-28 18:46:2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o2qz.html

 

(散文)井与乳房   (2010-12-26 15:14:0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o1du.html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2010-12-29 01:44: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o2xo.html

 

(散文)再到边下街   (2010-03-02 20:54:5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hawd.html

 

大年初三,走亲戚(丁酉年春节记事之四)(2017-01-31 00:48:2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x0im.html

 

下楼村主街和边下村村北的秋景(1018日) (2015-10-19 09:49:1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w34r.html

 

(追补图片之十二)去了一趟东刘村(2013105日) (2013-10-19 22:35:5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egzr.html

 

无意间又到了下楼村   (2013-03-10 21:34:0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ea0j.html

 

(摄影)昌乐县城南街道边下河南图片拾遗  (2010-12-31 23:35:2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o5dp.html

 

(流年碎影)边下河南村轶事   (2010-12-31 22:04:5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0o5a6.html

 

(村影故事)南寨风云录   (2011-03-30 21:13:3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17a9b.html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2011-04-01 20:59:3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17a9x.html

 

(村庄故事)周家庄子摄影札记  (2011-04-02 14:00:5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17aa2.html

 

(边走边拍)从南寨到杨徐的路上 (2012-05-07 19:43: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e03g.html

 

(摄影故事)南寨与杨徐之间的小丹河河滩见闻  (2011-03-30 22:02:5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17a9c.html

 

清明时节的方山·杨徐村徐锡广的梨园   (2014-04-19 18:24:0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elxf.html

 

人生尽意山水间,只要走出便是缘   (2012-04-11 22:22:0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dz9m.html

 

昨日同学伴我行,山水村影乐其中 (2011-03-05 13:30:54)

(岳家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17a2h.html

 

街街堵路路泥——昌乐县城南街道北寨村采访纪实(上)(2013-07-23 07:46:5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eeba.html

 

(图片)三次迁址的村庄岳家河   (2011-11-01 21:25:2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94bc60102du8b.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