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2011-04-01 20:59:31)
标签:

杨徐

昌乐县

城南街道

镇村之宝

两棵树

在村西

夹道而立

树瘤子

分类: 昌乐村影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刘福新

 

3月23日,到杨徐走二妹家,为外甥婚事也。穿过南寨与小丹河河滩,爬上坡就是杨徐村西首了,最吸引眼球的是两棵古树,我分明看到了两棵镇村之宝——北边是一棵榆树,南边是一棵槐树(国槐)。两棵古树夹道而立,就像两个守卫着村庄的哨兵!

还没到树下,就看到了故乡一位五服妹妹,与我堂叔妹妹是邻居。记得比我小几岁,已然双鬓染白,突然想到那些从小在一起的兄弟姐妹们如今都老了,就如这两棵老树一样。我要给这位当年故乡邻居五服妹妹拍一张照片,她怎么也不肯,只得作罢。

尽管弟弟们早就到了,还用手机催我,但我还是在两棵树下留连徘徊依依不舍。几个杨徐村村民看我如此专注,不断地提醒我说:“这可是俺庄的宝贝呀,你可要好好拍下来!” 我不住地点头,对他们报以微笑。

北边的榆树比南边的国槐高大,但由于光线关系,我得从东南方向拍摄才行,所以榆树反显得小一些。南边那棵国槐下半身长满了“瘤子”,那一个个凸出的瘤体让我更加吃惊。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阿凡提的故事,那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阿凡提夜里往乡下走,正好遇上狩猎归来的国王和他的大队人马。阿凡提赶紧躲进了一棵大树的树洞。国王发现大树下有人影,便问道:“你是什么人?” “我是树的瘤子。” 阿凡提回答。 “哪儿有这么大的树瘤子?”国王问。 “我是树王上的瘤子。” 阿凡提回答道。

 

据园林专家介绍,此现象是植物变异造成的。我看到过不少古树,包括青州市“范公亭” 里的的唐楸宋槐,但如此巨大的国槐树瘤子在本县乃至在潍坊市也属罕见。

曾盛行于宋、元、明三代的“捶丸”,是一种遍及宫廷和市井的游戏或称体育活动,直到清朝逐渐衰落。

活动场所一般设在野外。有“窝”(小洞)、“基”(画定的击球点)、“杖”(俗称“棒”)、“球”。“球”又叫“丸”,用瘿木制成。瘿木即赘木,又叫“树瘤子”,这种木头生长不规则,树纤维绞结紧密,十分坚牢,久击而不坏。球不可太重,太重则行动迟滞;又不可太轻,轻则飘;以适中为宜。

若说“瘤子”,本地人有一种鄙视语,讥刺某些被自己看不起的人:“你就像狗B上的瘤子——是块余肉!” 那么树瘤子呢?我尚未听到有何比喻。我只知道自己亲眼目睹的国槐树瘤子是一种十分令人赞赏的艺术品。

 

好了,本来是到堂叔二妹家喝喜酒,却被这两棵镇村之宝占住了篇幅。正文不宜太长,我拍摄的图片下自有注脚,正文不赘。

 

 

附杨徐村由来:

杨徐,曾用名赵家庄、徐家庄、杨家庄,行政原属南郝镇,今属城南街道,位于街道辖境东南部。元朝已经有村,名赵家庄。明初,徐姓迁入,改名徐家庄。后杨姓迁入,又称杨家庄。1958年更名为杨徐。

其实,听村人说,以前还叫过“徐扬”。这里有我一个老姑家,杨姓。儿时过年走亲戚,老人都叫“大杨家”。那肯定还有“小杨家”了。我有个高小同班同学叫杨乐会,可能就是“小杨家”。在班里数我和杨乐会岁数小,1962年一块儿考上了昌乐一中。那时候考取昌乐一中(初中部)的比例是20:0.在我们前三级,考取昌乐一中的人数都是“0”,接连撤了两任校长和两任教导主任,到我们这一级才得圆梦,可见当时考取昌乐一中之难。

 

                                              2011年4月1日20:39匆稿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北边的榆树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两棵古树就像古树像杨徐村的两个哨兵!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国槐树下半身的树瘤子。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巨大的鸟巢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杨姓老姑家已经废弃宅院。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大门犹存。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叔家二妹的家正在办喜事。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老姑家大表叔家的大表弟一直陪伴着我。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这条胡同南端是我二妹家和老姑家的原来的房屋。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如今老姑家大表婶住的老屋。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二妹原住的宅院。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二妹家的一个盆景。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喜公事帮忙的乡亲邻居们。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农村风俗,中堂高挂(贴)喜单,因为都是红纸,不好辨认。但从喜单里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村民姓杨姓徐。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这个小伙子是我故乡小埠前老邻居刘会武二叔的孙子,叫我大爷。右边是他的未婚妻。他常年在外,竟然互相不认识。他到我二妹家走姥姥家,叫我妹夫亲舅。千万不要错以为是我大外甥和外甥媳妇了。

  农村迄今还是老风俗,亲戚结婚头两天祝贺,叫做“点茶”——是谐音。与今天最不相融洽的,很多老亲也就是这时候来一趟,竟然连新媳妇都不能见一面。当然了,像我这样的亲戚是常见的,但也很遗憾,我不能为大外甥的婚礼拍几幅照片。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喜宴后,我要到北边的周家庄拍片子去。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杨徐后街一座老屋。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杨徐后街的奶牛。



      (村庄故事)杨徐有两棵镇村之宝——一榆一槐
                      杨徐最北边的一家房屋。

 

                       

 

 

【感叹】在新浪博客编辑图片太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