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再到边下街

(2010-03-02 20:54:52)
标签:

边下街

早年故事

人生

杂谈

                   

        (散文)再到边下街     

              

                 (散文)再到边下街

 

                        刘福新

 正月十七,已是第三次到边下了。明天,舅家三表弟的儿子结婚。农村旧俗,结婚前两日伺候亲戚。对于这个农村习俗,我早就觉得应该改变了。像我这样的情形,舅父舅母早就过世,表兄弟之间很少来往,只有“公事”才派人叫,所以新娘子恐怕一辈子也不一定见面,即使以后乘坐一辆公交车,也不认识。头两天“叫客”,不就是等于亲戚拿钱喝酒吗?

说到边下,以前是个街店,我的姥姥家、姑家、四姨家都在这里。再后来,这里又多了一个连襟。边下与我老家也就一里路,用现代眼光看,好比是一条街上住着的邻居罢了。

说起边下,宋朝已经立村,因处方山西边山下,故取此名。儿时听大人“叭傻话”,说是“关老爷”从此路过,因急于打马赶路,掉下一绺鞭稍来,取名“鞭下”。不知何人编出这个故事来,绝不可考。皆因都想往名人身上靠,不管沾边不沾边。

据说边下自宋朝就有集市,所以我们当地人都称它为“边下街”。凡是称街店,那就是附近十几个村庄的“首府”了,逢一排六是边下集,人员凑集,也就比周围的村子出名。出名了,建筑物就多,我从小就知道边下街是有关帝庙、天齐庙的。上高小时,常跑到关帝庙高台子上玩耍。

日寇侵华,边下街处于公路要塞,鬼子修筑了一个碉堡。我小时候好胡思乱想,“不就是两个鬼子吗?还不是‘一鬼子’,而是‘二鬼子’,也就是比中国早一步沦为殖民地的‘朝鲜人’。故乡这么多人,一人一口唾沫也将两个‘二鬼子’淹没了,怎地还那么怕他们?”

想归想,事实却是残酷的。我有两个服期很近的爷爷都死于鬼子之手。一个是刘福田大哥的亲爷爷,因为耳聋,没听到鬼子翻译说什么,答应错了,大祸临头。其实鬼子翻译问的是“这里有没有‘国军’和‘八路’?”可见那时的国军和八路都是打鬼子的。人家都说“有”,偏偏他耳聋听不到,独独说了声“没有”,一句话惹恼了鬼子,“你的良心坏了坏了的!”立刻被“割头”。还有一个“东地”里住的爷爷因贩油,刚走到庄头一片高粱地,被鬼子和汉奸当做“通敌犯”活埋了。我不知边下街有没有被残杀的人,可对于我的两个服期很近的爷爷惨死我是知道的——当然是听大人说的,我出生在1948年春天,与国名党刚擦边,可婴儿怎会见过国民党?鬼子也就更见不到,不是听说怎会知道?可我那两个服期很近的奶奶都活到七八十,从她俩嘴里我倒是听说过一句无比仇恨的话:“天打五雷轰的日本鬼子!”可能“天打五雷轰”是老辈里诅咒人最厉害的话了。让两位奶奶守寡几十年,不恨得咬牙切齿才怪呢?由此也可知道这两位奶奶对边下街的印象一定比别人深切。起码砍头、活埋的边下街河滩是她们一辈子忘不了的。

说起边下街河滩,我也有一件记忆牢固的事儿,1961年我在边下高小上五年级,春天跟着班主任王成孝老师到边下河滩崖头下“开荒”,当我搬起一块岩石时,刹那间感到了手指撕裂般的疼痛,我情不自禁喊了一声:“俺娘啊!”不料疼痛更厉害了。有同学连忙制止说:“可别喊娘了,越喊越疼!”事后,同学们分析:刘福新从小没有娘,蝎子也是‘背生’的,没有娘,岂不是疼上加疼?我从小就是不喊娘的,那一次被蝎子蛰了,不知何故喊出一声“俺娘”来?看来,人到最痛楚时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娘”了……

 前两次到边下喝喜酒,一个是四姨家二表弟的大儿子,一个是四姨家大表弟的儿子,这一回是舅家三表弟的儿子。与我健在的近九十岁的大姨一桌,还有舅家三位表弟作陪,当然了,三表弟是喜主,是顾不得坐席的。都是血缘近亲,喝酒也就随便多了,我这“走姥姥家天下小”的竟然坐了上席‘二把手’位置。

到边下三表弟家之前,时间还宽裕,一如既往地先探望了姑家表哥,表哥与我最亲,是从小一个被窝里打闹出来的“铁哥们”。表哥与我都是没娘孩子,在我爷爷,也就是表哥姥爷炕头上一直睡到成年。前几年,这个边下街唯一的表哥(仅仅边下街姑家、姨家、姥姥家就有12个表兄弟,那11人都比我小)患半身不遂,是我挂念最多的人。每逢我去表哥家,表哥往往情不自禁地流出欢喜的眼泪。他家里一棵石榴树上的冰凌足有一米长,好多年没见到这么长的冰凌了,立即拍摄下来。另外还拍了几处雪地里的树林和鸟巢……

 想起了童年、少年,在回昌乐的公交车上,心里竟然满脑子回忆,多么想从头再来一次,可是,不能。人生是一次单车之旅,无论你作为人生之路错过了多少风景遗憾,都买不了回程票。人到暮年,也只有靠回忆来逐个清点过往的所有人、所有事儿。从心底对对他们感恩或感慨,感慨生命里的一次次路遇,因为正是这相逢的美好点缀着你的生活,装点着你的各色各样的梦。

 

                                               2010年3月2日20:39完稿

 

 

 【边下街人物】王金才,1963年生,现任潍坊医学院计算机中心主任,教授。通讯地址:潍坊市胜利东街288号  邮政编码 261042 (继续补充中)

 

     附图片:

因为今天不是表侄结婚的日子,只拍几幅雪景。毕竟好多年没见到这么大的雪了!)

 

                               

        (散文)再到边下街

                     1、边下街姑家表哥秦世华庭院中树上的冰凌。

        (散文)再到边下街

                             2、同上。

        (散文)再到边下街

                         3、边下街舅家三表弟西北方向的鸟巢。

        (散文)再到边下街
                      4、边下街连襟家庭院里的石榴树还挂着雪。
 

        (散文)再到边下街

                     5、边下街连襟家屋檐上正在滴水的冰凌。


        (散文)再到边下街

                    6、边下街中心南北大街北头的雪景。

        (散文)再到边下街

                  7、边下街舅家三表弟附近的柳树和邻居。
 

        (散文)再到边下街

                8、这是我在2008年10月底拍摄的边下街舅舅家附近的一口老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