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2010-12-29 01:44:10)
标签:

边下村轶事

宋朝就有集市

日寇杀老百姓

蝎子蛰了我

情感

分类: 昌乐村影

     (摄影)庚寅年春节(七)鈥斺敱呦轮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刘福新

 

  【说明】将前篇某几段调到这篇来,前篇博文内容太多太杂了。

 

在打这篇博文之前,我从百度里搜索我曾发过的文章,令我气愤的是,许多私人网站将我的劳动成果据为私有,覆盖了我的原作,让我不能用正常途径搜索了。我说的“不能用正常途径搜索”是这么回事:我一旦搜到,就不能退出来了,非要我下载才行,若不下载,根本关不掉。明明是我自己的文章,还得下载,耽误我时间不说,还占用我电脑内存,真想骂他们一句“妈那个巴子,混账王八蛋!”

我曾先后在【榕树下】(上海网站)、【红袖添香】(北京网站)、【池塘边】(贵州网站)发过不少文章。在【新浪博客】、【网易博客】、【腾讯博客】发的更多,后来主要在【新浪博客】发布新作。发的文章多了,名气也就大了,不时地引来许多人觊觎之念,将我的文章或公开或偷偷弄去。公开的转载我支持,移花接木的我也不计较,唯独那些连我的名字也不署的私人网站可恶至极!

有关边下街的博文,本文仅摘录一篇,见下:

说到边下,以前是个街店,我的姥姥家、姑家、四姨家都在这里。再后来,这里又多了一个连襟。边下与我老家也就一里路,用现代眼光看,好比是一条街上住着的邻居罢了。

说起边下,宋朝已经立村,因处方山西边山下,故取此名。儿时听大人叭傻话,说是关老爷从此路过,因急于打马赶路,掉下一绺鞭稍来,取名鞭下。不知何人编出这个故事来,绝不可考。皆因都想往名人身上靠,不管沾边不沾边。

据说边下自宋朝就有集市,所以我们当地人都称它为边下街。凡是称街店,那就是附近十几个村庄的首府了,逢一排六是边下集,人员凑集,也就比周围的村子出名。出名了,建筑物就多,我从小就知道边下街是有关帝庙、天齐庙的。上高小时,常跑到关帝庙高台子上玩耍。

日寇侵华,边下街处于公路要塞,鬼子修筑了一个碉堡。我小时候好胡思乱想,不就是两个鬼子吗?还不是一鬼子,而是二鬼子,也就是比中国早一步沦为殖民地的朝鲜人。故乡这么多人,一人一口唾沫也将两个二鬼子淹没了,怎地还那么怕他们?

想归想,事实却是残酷的。我有两个服期很近的爷爷都死于鬼子之手。一个是刘福田大哥的亲爷爷,因为耳聋,没听到鬼子翻译说什么,答应错了,大祸临头。其实鬼子翻译问的是这里有没有国军八路可见那时的国军和八路都是打鬼子的。人家都说,偏偏他耳聋听不到,独独说了声没有,一句话惹恼了鬼子,你的良心坏了坏了的!立刻被割头。还有一个东地里住的爷爷因贩油,刚走到庄头一片高粱地,被鬼子和汉奸当做通敌犯活埋了。我不知边下街有没有被残杀的人,可对于我的两个服期很近的爷爷惨死我是知道的——当然是听大人说的,我出生在1948年春天,与国名党刚擦边,可婴儿怎会见过国民党?鬼子也就更见不到,不是听说怎会知道?可我那两个服期很近的奶奶都活到七八十,从她俩嘴里我倒是听说过一句无比仇恨的话:天打五雷轰的日本鬼子!可能天打五雷轰是老辈里诅咒人最厉害的话了。让两位奶奶守寡几十年,不恨得咬牙切齿才怪呢?由此也可知道这两位奶奶对边下街的印象一定比别人深切。起码砍头、活埋的边下街河滩是她们一辈子忘不了的。

说起边下街河滩,我也有一件记忆牢固的事儿,1961年我在边下高小上五年级,春天跟着班主任王成孝老师到边下河滩崖头下开荒,当我搬起一块岩石时,刹那间感到了手指撕裂般的疼痛,我情不自禁喊了一声:俺娘啊!不料疼痛更厉害了。有同学连忙制止说:可别喊娘了,越喊越疼!事后,同学们分析:刘福新从小没有娘,蝎子也是背生的,没有娘,岂不是疼上加疼?我从小就是不喊娘的,那一次被蝎子蛰了,不知何故喊出一声俺娘来?看来,人到最痛楚时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

                                      ——摘自本人新浪博客文章《再到边下街》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边下街南北大街,以前,昌高路就通过这条大街。这幅图片属于逆光拍摄。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这一面好似“影壁”的建筑物后边,原先有一个大湾。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东西街的一条胡同。好似1958年办的“共产主义小学”宿舍就在这里。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左面(西面)好似我姨姥姥家老宅旧址。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这棵长在小丹河岸边的柳树,我很喜欢。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河崖上有一眼四方形水井,已经废弃,没水了。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烤烟的炉屋。如今也已废弃了吗?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小丹河边崖下的杨树和鸟巢。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同上。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这是一条南北胡同,老人坐的大门口,据我连襟刘永生说,是刘玉桂老姑家的。刘玉桂在昌乐的家,前几年春节我常去拜年。听说刘玉桂在我们刘氏家族辈分最高,22世。她的女儿宋继红是我的嫡系学生,也就是说,我给宋继红当过班主任。1983年,宋继红常拿一些咸菜送我,我不肯收,宋继红说:“我妈说,就说是老姑给的,不收不行!”宋继红的爸爸在机关党委任书记,后来改任体委副主任,与我数有来往。宋继红的丈夫小魏是昌乐县医院很有名的外科医生,后被寿光医院邀请去了。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这是我大娘家的旧宅原址吧?我说的大娘指表哥秦世华的大娘。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我已经快到姑家老宅了,这所房屋的主人见了一定认识。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这一堆乱砖头就是我姑家老宅旧址。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这就是解放初以及公社化初期昌高公路经过的地方,是从我老家小埠前过来的。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这里曾有座庙,好像还有一座炮楼。庙是土地庙?忘记了。炮楼是日本鬼子修建的。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这个崖下有我的一个极为深刻的记忆。1961年,灾荒未完全过去,班主任王成孝领着到崖下“开皇自救”,我搬开一块石头时,手指疼的不得了。原来被蝎子蛰了。我不由得喊了一声“俺娘哪!”疼的更厉害了。同学们说:“刘福新呀,别喊娘了,没娘孩子越喊娘疼的越厉害!”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数学教师赵光远也给我们担任过班主任,他到任的那一天,走到公路陡坡时,丢掉了自行车座套,我捡到后赶快去撵。第二天,赵老师给我们上课,开场白表扬边下高小的学生思想很好,那件事指的就是我。可他并没认出我来,是我同学告诉他的。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从这一幅图片开始,是我已经在河南村喝罢喜酒回程中拍的了。这是通往边下街一条小路,是我们小埠前村民赶集的必经之地。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同上。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昌高路路西的乐港饲料。最早的时候,这里是一所“军人医院”,属于专治精神的那种。不过,这家医院也给附近的边下街、小埠前、河南村的人看病。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这里还有一家“蓝宝石雕刻”。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姑家表哥秦世华的新宅院。有车的就是了。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我在公路上拍的。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百货商店和手机专卖店。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路西有家“江涛汽修”。我不仅一愣,一打听,原来就是河南村叫我老姑夫的江涛,我12月27日就是喝的他的喜酒。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同上。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昌高公路以西,是边下新村。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新村南边这条路通往北岩街。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这家“志远维修”是我舅家大表弟孙家顺父子开的。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拍照,耽误了四次公交车。这个牌子很清楚地写着我的老家小埠前村。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等车不枯燥,麻雀喳喳叫。我在树下拍,它们也不飞。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一共十只雀。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围着围巾的女子是到边下街会朋友的。因为只有我们俩乘车。

 


        昌乐县边下街摄影杂记之二

                很早就想在车牌下留个影,多亏了这个姑娘。拍的还可以。

 


【说明】因博友反映这一篇图片太多,打不开,后边的图片已转到下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