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小迁的成熟之门

标签:
孟迁自爱嫉妒成熟育儿 |
分类: 孟迁思语 |
或许是我真的想要不嫉妒了,近来真的就有了对嫉妒更深的辨识,也感到新鲜的自由和宽。
对于嫉妒我工作过很多次,前不久还写了一篇《嫉妒使用说明书》,那是我在足够嫉妒的“激情”中写下的,之后又一次嫉妒的时候,我有一次更好的工作。
我发现了自己嫉妒的流水线般的工序:
1先找到一个对象,或人或事或物,然后赋予它特别美好的意义,美好到让自己卑微的意义;
2 然后创造一个适当的情境,让自己体验到不可得;
3
然后,我就成功地体验到,我没有,我不够好;我求之不得,我无能为力。这样就完成了“人有无我(人优我劣),不得而求”的全部工作,嫉妒出炉。
当我在用“赋予它”“创造”“成功地体验到”这些措词的时候,是出于我认为这是我的选择,甚至是我的需要,但不是事实,事实是完全不同的。
我回溯自己的童年情境,我想到父母各自的一句话。
妈妈的那句是“唉,咱不能跟人家比呀”,当我看到同学可以吃油条向妈妈要的时候,当同学来邀请我去玩而问妈妈我能不能去的时候,妈妈这样对我讲;
爸爸的那句是“嗯,人家到天上了”,当爸爸在崔凡村的板凳上说起北京当师长的舅爷爷家时,当爸爸看到村里的燕群考到省城学校的时候,他这样讲。
【我想爸妈这样说的时候是很真诚的,足以让我信以为真;我后来看,原来爸妈有一个无意识的配合,为我日后的嫉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此刻的我,已经认为那是父母的选择,小迁信以为真也是小迁的选择,人有时候意识不到自己的选择。我相信每一个选择都有他的来历,我相信小迁这样选择并三十年如一日的嫉妒,是出于对爱的呼求(这个先按下不表)。】
然后,富有爱、智慧和为自己负责的小迁开始对此工作。
首先,两点集中的浮现出来,一个是“咱的所在(家、村子)不够好”,一个是“咱和人家不能比”。
【我想表达两个对小迁的欣赏,他在近几年明晰的意识到嫉妒存在的时候,就尽量的承认它;当他嫉妒的时候,他首先的区分就是这和别人或者外在无关,完全是自己内在的事。这都是必要且非常宝贵的。】
然后,小迁开始思忖童年情境中,妈妈用怎样的回应来代替“唉,咱和人家不能比”,小迁内心会好过些,小迁想了三种可以让那个小小的小迁好过的情况:
1
2
3
我忘记自己在日记里写这些时有没有哭了,我想大概有。因为接下来他提到的是宽恕,且字迹很激动。我看到他在日记里写:
小迁,你能宽恕这就是爸妈没有的吗?
你能够宽恕爸妈没有你这样的机会去觉察、学习,也在委屈和无奈中受苦么?
你能谅解小迁在这个环境中就是吸收了很多么?
你愿意对父母和自己慈悲么?
现在你长大了,你比父母更有机会学习、改变,更有能力创造,你愿意为自己负责么?你愿意学着享受自己的生活而不去羡慕别人么?
……
我还看到小迁后来又从这件事情中寻找出四个资源:
A
B 追求平等
C 学习为自己负责
D 努力,愿意付出代价。
本来这就很好了,小迁做完后感到很大的放松,嫉妒的情绪也褪去了。但要只是这样的话,小迁也不会这么郑重的非要写出来。更好地事情很快发生。
而类似经历的累积,让小迁相信,成熟之门,你叩它就开,你推你就能进,它始终都在你身边虚掩着,是你的不知和害怕阻挡了你,它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拒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