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来学习和感悟笔记 中

(2012-04-13 12:27:27)
标签:

孟迁

亲子关系

情感

心理治疗

育儿

童年创伤

萨提亚

分类: 《孟迁心理成长自助》



近来学习和感悟笔记 <wbr>中

        孟迁近来学习和感悟笔记中

 

23 孩子的武器。通常来讲,孩子是仰仗父母的,他们是弱势,可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武器,当他们觉得自己实在没有办法让父母重视自己的声音,他们会慢慢摸索到自己的武器,有的孩子摸索到的是拒绝上学,有的孩子摸索到的是生病,有的孩子摸索到的是厌食、不语,到了这个时候,父母开始害怕,父母开始反思,开始寻找心理咨询师。

 

24 孩子总是承担太多,太多父母和他人的期待,倘若有一个孩子不需要承担那么多期待,或者只是被期待做自己,那太幸运了!

 

昨晚再次读到奥修回忆他的那尼(外祖母),他说“她总是想方设法的帮助我成为我自己……那尼是一个如此勇敢的女人,是她帮助我敢于面对任何事,我是指任何事!”我忽然感到大部分人都太胆小了,他们做父母就更胆小,要是他们自己他们还敢,可是放到孩子身上他们就不敢,他们会说这怎么行?!那怎么行?!好像只要那样就被判了死刑,其实只是他们因为胆小而将之看做“死刑”罢了……然后,他们的孩子也自然放不开手脚,也学会胆小,最后成为他们父母那样的胆小鬼。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常常是多重的,有的是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如自己没上过大学期望孩子上大学,自己贫穷期望孩子富有,自己“卑微”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有的是出于自己的价值观,比如作为男孩子应该怎样,作为女孩子应该怎样,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有的是出于害怕,就是我上面说的“这怎么行?!那怎么行?!”事实上,并不是那样就不行,而是那样父母就担心就害怕,通常来讲很多父母害怕的是:要是不上大学,将来可怎么活?其实高中没毕业理发师可能比清华毕业的大学生活得好多了,并不是现实真的不行,而是父母觉得不行,父母怕不行,父母不允许让他们不安、不确定的事情发生。

 

于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深深浅浅、层层叠叠。若是没有期待,孩子就能很不被干扰、很轻松的做自己,就能在摸索中而不是限制中了解自己;若没有教导,他们自己会学习和成长,并形成自己的一套。孩子成长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机会和条件做自己、用自己和发现自己。

 

我觉得,比较好的父母,他们的作用只是建议而不是限制,参谋而不是决定,分享而不是要求。这不容易,难点在于父母是否足够相信自己,如果他能足够相信自己他才有机会相信孩子是和自己一样的人一样的生命,是可以相信的;难点在于父母是否充分而自由的活过,他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活得很好,他也就能相信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活才是好的,孩子会走出自己的路。

                 近来学习和感悟笔记 <wbr>中

 

25  不知道需要提醒自己多少次,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非仰仗父母不可的小孩了,自己现在为自己做主了;自己不可以再去责怨当初了,因为时光已然是现在;不管过去自己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现在自己都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人了,而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再不是别人的责任,而是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26 跟着历程走,而不是预先做决定。全然地关注历程,而不是因某一个状况来评定自己。

 

27 你能接纳一个人没有某方面的能力么?你能不从“体面”的角度去看一个人么?

 

28 你想拿,对方害怕失去就保护;你想给,对方感谢也会给出;你是想给还是想拿?是通过给来拿?还是通过拿来给?

 

29 一个好问题是很大的贡献。

 

30 让排行老大的孩子做榜样是不公平的,因为他本来可以做自由自在的做自己;让大孩子照顾小孩子,父母应该给予感谢,而不是要求,那是不公平的,因为这本来是父母的责任。你不能“利用”大孩子,又责骂大孩子。

 

31 “不是我错,就是你错”“不是你比我好,就是我比你好”,其实,可以我们都没错,你有你的对,我有我的对;可以都好,你有你的好,我有我的好。

 

32 父母无意识中用自己的方式“控制”孩子,孩子都很聪明的,她很快也学会了,简直是不一会儿就学会了如何“控制”父母。

 

33 忍气吞声的妈妈鼓励孩子怒视她的“敌人”。妈妈用孩子来实现自己是中国最传统的文化。孩子就无意中习得了妈妈的态度,比如对丈夫、对公婆。

 

34 很多人惊讶九十多岁的玛利亚为什么能一下就工作五个小时,而年轻的学员们都受不了。我猜除了玛莉亚本身内耗少、精力好外,应该和她的全然投入有关,当你完全投入的时候是没有时间的,只有当你期盼、厌烦、无聊、不情愿的时候才有时间,才会觉得时间漫长。

 

 

35 我从玛莉亚身上的学习

 

(1)我们上课的地点在六院,起初我并不喜欢那个环境,觉得促狭并且气场不好。直到玛莉亚进场,我看到她那么安然,一分一秒的活着她的生命,我就接纳了好多。

玛莉亚给我的那种感觉很特别很新鲜,她似乎完全不吝,就是说没有讨好和逢迎,只是根据她的当下来表达和展现她自己;同时她又每个人很大的尊重和接纳。她不需要你去试探她,她有自己清楚的界限,她会照顾好她自己,而她又能接纳你是你自己。

 

(2)某同学在家庭练习中,很渴望老公靠近,而不肯自己走过去,说这是中国的文化。玛莉亚说,这是中国的文化,但你要什么样的关系、你怎样对待你们的关系是你的决定。

 

(3)玛莉亚对实施家暴的丈夫说,不可以打你爱的人,这帮不了你,也帮不了他们,他们会受伤,会模仿,会延续。

 

(4)当儿子目睹父亲讨好爷爷时,儿子觉得父亲不是男子汉,玛莉亚说:这并非意味着你父亲不是男子汉,他只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爷爷的尊重,这也不意味着他就没有能量。

 

(5)某女同学说,她感觉自己很难和老公沟通,老公就像一堵墙。玛莉亚说,他可以继续是一堵墙,而你继续是你自己。

     

说明,本笔记主要是从上个月我参加玛莉亚女士的工作坊时有所触动或感悟或联想随手记下并整理的。玛莉亚女士是匈牙利裔加拿大人,1920年生人,经历过完整的二战,49岁时得遇萨提亚女士,先后成为萨提亚女士的学生、同事和朋友,萨提亚女士去世后,她成为萨提亚传播和发展的砥柱之一,她在家庭雕塑方面据说无人能及,但我更看重她个人的生命状态,在我眼里,她的生命完整而充分,我很喜欢她,她今年92岁了,我觉得她的长寿,是神的慷慨。近来学习和感悟笔记 <wbr><wbr>上

 

 

 

孟迁心理咨询说明 和鈥溎汊澑姹

2011年终孟迁说

凡所压抑,必是助长 和鈥溎汊澑姹

 

有爱就不怕,就怕没有爱 和鈥溎汊澑姹

我这样对待别人的评价 和鈥溎汊澑姹

一个4岁半儿童的神奇诗作 和鈥溎汊澑姹

 

教孩子感恩是愚蠢而无耻的(划线部… 和鈥溎汊澑姹

生活自有安排,我们并非无可把握 和鈥溎汊澑姹

和鈥溎汊澑姹 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想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