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如长刀威风凛凛
说到羊角之巨,那除了盘羊就属北山羊了。北山羊又叫羱羊。与盘羊不同,北山羊的角并不盘旋,而是直直地向后弯成半圆或三分之二圆,好象脑门上倒插了两把长长的大刀。北山羊的角角形前宽后窄,横剖面近似三角形,粗约25-30厘米。角的前面有明显的横棱。北山羊,每增长一岁,它的角就增加一个棱,随着年龄的增长北山羊角也越来越长,每年增加一个棱,象树轮一样标志着它的年龄。北山羊最长的角可达147.3厘米,象一个七、八岁孩子的身高。民间传说有一种悬羊的角特长,能够用角把自己悬挂在悬崖上,那说的就是北山羊了。
显然在古代北山羊的长如弯刀的角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古代典籍、古代艺术作品中都有北山羊的记载和形象。《本草纲目》:“山羊即《尔雅》远羊,出西夏,似吴羊而大角,角坠者能陡峻坂。角极长,惟一边有节,节亦疏大,不入药用。”又“山羊有两种,一种大角盘环,肉至百斤者,一种角细者,《说文》谓之笕羊。”看来在古代已经有盘羊和北山羊的识别了。在新疆古代的岩画中常常出现北山羊的形象——因为它头上的“弯刀”太有特点了。
据说在长角的动物中北山羊的雄羊争偶打斗是最激烈的:“情敌”相见分外眼红,将两只前蹄抬起悬在胸前,偏着头,将角用力向着对方撞击过去。双方的角相持不下,据说力量可以达到4吨。角上的棱可以防止滑动而避免误伤对手。
北山羊是羊中的登高健将,它们的蹄缘象海绵富有弹性,对山石有抓附力,这也是它们履险如夷的法宝。
北山羊是典型的群居动物。一群羊中由一只身强力壮的公羊作首领,2——3只经验丰富的雌羊做哨羊。大群行动或者遇到敌害时总是头羊冲锋陷阵,以角相拼!而雌羊在群羊觅食时则站在高高的岩石上
警惕的观察,一有风吹草动便领着群羊奔向众兽难以到达的绝崖峭壁之巅。它们的敌害主要是那些凶猛的食肉动物,如猞猁、狼、豺和雪豹。尤其是雪豹,它们是兽类中最擅登高的大型食肉动物了,真所谓:一物降一物!当然雪豹猎杀北山羊主要靠的是偷袭,如果正面攻击奔跑速度它们也不是北山羊的对手。因此为了躲避敌害北山羊只在地势险要的地方觅食:背靠积雪的山巅或冰川,两旁是深不见底的深渊,使雪豹无路袭击。北山羊几乎是羊中分布最高的种类了,通常在森林线以上的裸岩上活动,最高处可达海拔6000米的地方,而且冬季也不向下迁徙。晚上它们栖息在山巅寸草不生的磊磊岩石中间,白天才集群到有水草的地方觅食。
北山羊是中亚地区典型的高山动物,过去曾经广泛分布于新疆天山和阿尔泰山地区。出奇台县向北,一条公路穿越准葛尔盆地,连接了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的交通。由此穿越坦荡荡无边无际的将军戈壁就是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它是是有蹄类动物的家园,也被人称作野羊山。在那儿中蒙边界的阿尔泰山和北塔山的崇山峻岭中曾经生活着大群大群的北山羊。过去乌鲁木齐的东郊和南郊岩石山中曾经有较大的种群,,近十年来由于高山牧场的开发和人类的滥捕滥杀乌鲁木齐的郊外已经许多年看不到北山羊了。
1997年冯刚老师在里乌鲁木齐70公里的南郊白杨沟拍摄到了北山羊的活动。
4月19日,鹅毛大雪飞舞,见到45只一群的北山羊,雌雄混群,有三只羔羊。为首的为两只雄羊。4月27日天气晴朗,冯刚翻过几座山,出入六条沟,共见到北山羊7群138头。雌雄已基本上分群。一群:一公两母三崽;第二群有
22只,均为雌羊和羔羊;第三群46只,约3/4是雄羊,少量母羊和羊羔。书中记载的生活在海拔3000米——6000米的北山羊5——6月产羔,而冯刚在4月所见的羊群已经有羊羔出现,显然比书上记载的北山羊产羔期要早——这也许是因为冯刚在乌鲁木齐南郊东白杨沟所见的北山羊栖息地海拔在1200米处的原因。由冯刚老师多次在乌鲁木齐南郊拍到北山羊可以想见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已经有所控制,北山羊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渐渐得到恢复。
2001年我们又得到来自新疆的另一个关于北山羊的好消息。天山也是北山羊出没的地区。2001年8月初在新疆工作的李新在天山山脉的乌苏市古尔图山地的铁克白山一连好几天遇见了大群的北山羊,并且拍到了非常棒的图片。这一群雄山羊,大约60多只,个个头上顶着弧形的双角,远远望去仿佛舞台上武将身后颤动的翎子。有一只羊的角长角几乎弯到了臀部——它恐怕是这一群羊中的老寿星了。正是夏季水草丰美之时,它们个个膘肥体壮,棕褐色的毛皮缎子似的发亮。它们大羊小羊聚集在一起在山坡上吃草。当年幼的羊跑出一定范围时,成年羊就用角把它们顶回来。当李新跟北山羊接近100多米时,所有羊停止了吃草,警惕的望着不速之客。李新一边拍照一边继续接近羊群,小羊迅速躲到悬崖后面,成羊则将臀部或厕身朝向来者。当李新更进一步接近羊群时,哨羊一声呼啸,群羊成扇形队列夺路奔逃,跑出七、八十米,它们又在头羊的带领下止住脚步,若有所思,回眸相视。而后在头羊的带领下,一群羊风一般消失在山崖巅,在阳光的照耀下化成一尊尊雕塑似的黑色剪影。
北山羊跟家养的山羊是同宗兄弟,外貌非常象:下巴有须,腿前有鬃毛。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角型上:北山羊的角前宽后窄,横剖面近似三角形,前面有突起的横棱十几个;而家山羊前后缘都窄,没有横棱,而是不规则的锯齿。分布于全世界的家养山羊是由分布于中亚、伊朗、亚细亚的野山羊驯化而来—
—公元前7000年最早由伊朗人开始驯化。中国家养山羊祖先也是远在中亚、伊朗和亚细亚野山羊。由此可以想见中国的家养山羊是由西域传进来的。北山羊与家养的山羊可以杂交,产下的后代比一般的家山羊个大、体壮、有更强的生命力。
北山羊的同宗兄弟——既山羊属的各种羱羊有:西班牙羱
(西班牙、葡萄牙)、西敏羱羊(埃塞俄比亚)、西高加索羱羊(高加索西部)、东高加索羱羊(高加索东部中部)、捻角山羊(印、巴、阿富汗、苏联中亚)。捻角山羊的角跟北山羊的角不同:是旋转着直直的向上——象一根拧成麻花的长棍,真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但是因为奇,捻角山羊也陷入了灭绝的困境,人类贪得无厌猎杀它们,把它们的角作装饰品。
北山羊的另一支同宗兄弟即各种野山羊有:阿尔卑斯山野山羊、努比亚野山羊、比利牛斯山脉野山羊、阿比西尼亚野山羊等。它们雄性都有胡须,头上都有一对“弯刀”,但无论谁的“弯刀”都长不过生长在亚洲的北山羊,体型也比北山羊小。有一种白野山羊,头上的黑角很短,精致细巧亮晶晶的仿佛两把装饰性的琥珀做的小匕首,身上雪白的绒毛蓬松细密一直垂在膝上,仿佛贵夫人拖曳的华丽晚装,雍容华贵。几乎所有的野山羊都因为肉鲜美,角气派美观,可以制成装饰品而遭到过度的猎杀。阿比西尼亚野山羊最少的时候只剩下了300只,广泛分布于阿尔卑斯山脉的欧洲野山羊现在已经数目锐减到了濒危的边缘。




捻角山羊
盘羊(Ovis ammon)
野羊家族
野羊家族 中国的野羊之一——总说 盘羊(Ovis ammon)
塔尔羊(Himalayan Tahrs
倭岩羊
北山羊(Capra Ibex)
岩羊(pseudois nayaur)
贺兰山岩羊 ——引狼还是狩猎
去卧龙会岩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