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野羊家族之五—— 岩羊(pseudois nayaur)

(2008-01-24 00:37:13)
标签:

杂谈

分类: 高傲的生灵
bigВожак.jpg     

Вожак

Условия съемки: Вечерний туман в горах, 2.700м н.у.м. Мимо бивуака пробегало стадо горных туров, и вожак, разведывая опасность, подошел на расстояние 5м, и любезно позволил себя сфотографировать.
Место съемки:  Россия, Кавказ, ущелье Безенги.
Аппаратура:  Canon EOS 400D.

       岩羊生活在海拔4800米的裸岩地带.jpg 
 
岩羊——野羊家族中的“攀高冠军”

所谓野羊指的是有蹄类、偶蹄目、牛科下羊亚科中羊族的成员。中国有5种:即绵羊属的盘羊,山羊属的北山羊,岩羊属的岩羊和倭岩羊,半羊属的塔尔羊(羊族中还有一种蛮羊属在中国没有分)。岩羊属和蛮羊属与绵羊相近,而半羊属更接近山羊。

岩羊的形态介乎于山羊与盘羊:它的体格和外形像绵羊,线条浑圆,个大体壮,雄羊体重约50-74.5kg,雌羊的体形比雄羊小一点,体重约35-50kg,跟盘羊一样岩羊咽下没有胡须(山羊颌下有须,也就是“山羊胡子”)。岩羊雌雄两性头上都有角——这一点像山羊(盘羊以及家养的绵羊雄性有角,雌性无角):雄羊角粗大、弯曲,雌羊角短直,两角构成一个“V”形。

岩羊又叫石羊、崖羊和蓝羊、青羊,后两者是根据它的体色起名,雌雄岩羊毛色一样——上体毛色青灰褐色(冬季毛色浅一点,夏季毛色深一点),前腿、前胸中镶嵌浓重的黑色斑纹,它的脸也是黑色的,眼睛包裹在黑色中,仿佛是带着面罩的大侠。从背后看,雄羊的臀部和后腿是白色的。岩羊的英語名字为Blue Sheep(蓝羊),也是由毛色而來;而前两者则是根据它栖息地的特点起名——它是亚洲典型的高山动物(分布局限于亚洲的中国和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北、印度、锡金、蒙古等地),终年栖息在4000-5500m的林线以上高原、丘原和高山裸岩与山谷间的草甸。无论冬夏,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从不进入森林地带。

在中国岩羊广泛分布于陕西、内蒙和西部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山区的峭壁裸岩间,差不多是当地植被分布的上限,其栖息地的海拔由北而南渐次升高:在青海和宁夏贺兰山岩羊冬夏垂直迁徙活动于海拔2000-3000米之间,在甘肃祁连山最高可达海拔3700米,在四川岷山、邛莱等山系至少是海拔4500米- 5000米,在世界之颠的喜马拉雅山区,岩羊在夏季甚至能达到海拔6000米以上永久冰雪带的下缘,攀登于陡峭冰崖的游人经常可以看到岩羊奔跃在悬崖上,群羊经过,石块隆隆作响向下滚落。

野羊是有蹄类动物中最擅长攀缘的,而岩羊当之无愧野羊家族中的“攀高冠军”,在世界的众多的野羊中能够奔走于海拔6000米之高,非岩羊莫属。

当我们中国西南山地崎岖陡峭的山岩上一步步向上攀援时,深深体会到岩羊出色的攀岩和平衡能力!羊道向上延伸着根本没有无路之说。越往上,山路越陡,有时仰头看去一段崖壁几乎直上直下,从下面望过去好象根本就没法通过。走近了,壁立的崖墙上布满了岩羊尖尖的蹄印,清晰得像是一锤一锤敲打出来,黑色的粪球滚落满地——它们大队人马曾经从容地从这里经过。崇山峻岭中一群群岩羊在山脊陡峭的岩上轻轻松松的跳跃如飞,有时它们甚至稳稳的站立在几乎直立的崖壁上,仿佛是一尊直接在崖壁上雕刻出的石头雕塑。在冬季食物缺乏之时它们白天会集群下到海拔3500米的高原草甸中觅取食物,但是夜晚它们仍旧栖息在崎岖陡峭的山岩上,如果没有惊扰它们长时间固定在一处歇息,日复一日留下一片厚厚的羊粪。

能够在峭壁上履险如夷不仅是岩羊有过人的平衡感,更是因为它有一副适合于在峭壁上行走构造特殊的蹄子。岩羊的蹄子有两个蹄瓣(所以称为“偶蹄类”(与偶蹄类相对的是“奇蹄类”动物,有马,骆驼……),形状有点象蒜瓣,比蒜瓣稍大,能感受岩石上任何微小凸凹。两枚蒜瓣蹄可以相互独立地分别活动,蹄子的前端和外缘非常坚硬,裹了一层略略突出的角质层,蹄子外缘以内的部分却象橡皮一样有韧性,有防滑的作用,因此岩羊能够在极为狭小的支点上支撑住自己的身体——“能落下一滴雨珠的地方,就能站住一只岩羊”,崖壁上略微的缝隙、凹坑和小手指尖尖一点儿平地都是它们从容立足的平台。

不仅于此,在岩羊的两枚“蒜瓣蹄”的后面还有一个“辅蹄”,其质地像富有粘性和弹性的橡皮擦,下落地面时减少冲击力。“副蹄”接触地面扩大了四只脚触地的面积,“橡皮擦”粘着在岩石面上保证“正蹄”不能滑动,使得岩羊能够更好地稳定、平衡好自己的身体。

“攀高冠军”岩羊履险如夷在高山崇岭上植被分布的最上限给自己开辟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在它矫健的蹄尖经过之处几乎没有大型的有蹄类食草动物与它争抢食物。它们在中国北方和西部许多大的山脉,如阿尔金山 大青山 贺兰山 喀喇昆仑山 昆仑山-西段 昆仑山-东段 昆仑山-中段 狼山 喜马拉雅山 祁连山 帕米尔高原 羌塘高原 塔什库尔干 昆仑山区成为强势的群体,分布面积广阔,数量巨大。

岩羊有两个亚种,四川亚种,西藏亚种。第一批颁布的受保护野生动物中岩羊被列为国家 II 级保护动物,从那时起未经省区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准任意猎捕岩羊,在岩羊分布的内蒙古和西部四川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等大多的省份的20多个保护区得到很好的保护。目前在中国的5种野羊中岩羊的数量是最庞大的。

贺兰山岩羊习性

中国的动物学家对贺兰山岩羊进行过长期的科学考察和科学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小明教授的一个研究小组与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期合作,对贺兰山的岩羊进行了十几年的科学考察和研究,目前贺兰山岩羊是中国野生岩羊研究的最深入的种群。

青海、新疆、四川和西藏的等高原草甸地势开阔,为岩羊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此那儿的岩羊群体比较大。同时聚大群活动的岩羊也有利于防避天敌的侵扰,在这些区域栖息着岩羊的天敌,各种大型兽类雪豹、金钱豹、豺、狼等。

贺兰山山势较陡,草甸区域狭窄,因此贺兰山岩羊以小群活动为主,最大群不过30只左右。在没有狼、豹等天敌的前提下,小群而且分散的贺兰山岩羊能够得到充足的食物和较大的生活空间。贺兰山岩羊在海拔  1500-3000米都有活动,在冬夏两个季节垂直迁徙:冬春季节高海拔地带气温低,大雪覆盖了草被,水源也封冻无法饮水,岩羊就下到低海拔(最低达到海拔1500米)地方活动;夏秋季节低海拔的草甸有放牧的家羊,人的干扰也大,贺兰山岩羊就到高海拔的地方栖息觅食,最高到达海拔3000米左右。通常贺兰山岩羊栖息时间最多海拔高度是1800-2000米。

 每天早晨5点-10点和下午16-18点是岩羊摄食的高峰,它们在草地或高山草甸上觅食后在悬崖耸立、山地陡峭的地方长时间地休息、反刍。它们最喜欢吃的植物有禾本科冰草属的冰草、狼狗尾草属的白草、蒿草属的、苔草属几蒜草属的韭类植物。有时也吃一些灌木及树的细枝。岩羊每天至少要饮水一次——水源对岩羊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水源、食物以及地理环境是岩羊选择栖息地的三项重要条件。陡峭、嶙峋的山岩、崖石是岩羊栖息地的典型特征——山地悬崖不仅是岩羊施展绝技一展身手的练兵场,更是岩羊逃避敌害有利的场所——无论哪里生活的岩羊永远不会下到森林的环境中。宁夏一侧贺兰山山势陡峭,有林面积相对少而草被面积大,水又丰富;而在内蒙古一侧,山势平缓,森林的面积大,草被面积少,所以宁夏贺兰山的岩羊要比内蒙古的多。宁夏贺兰山的岩羊主要分布在苏峪口、马莲口、贺兰口和插旗口;内蒙古贺兰山岩羊则集中分布在哈拉乌沟一处。
岩羊生活在海拔4800米的裸岩地带.jpg

 

 羊道通天

  岩羊

搭起掩体等岩羊

飞雪与群羊共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