Битва
Условия съемки: Съемка проводилась в период гона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сайгачьего питомника в Калмыкии.
Место съемки: Россия, 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лмыкия,Целинный район, поселок Хар-Булуг.
Аппаратура: pentax mz7. pentax 100-300 f4,5-5,6.
fuji superia
Параметры съемки: 200 ISO.
看看这个奇特的鼻子
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成功典范
高鼻羚羊属于牛科、羊亚科下与羊族及牛羚族、斑羚族并列的高鼻羚羊族。在这一族里有两属动物:高鼻羚羊和藏羚羊。藏羚羊产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它们两都有一个构造特殊的鼻腔,被科学家归到了高鼻羚羊族。它们的鼻腔开阔,鼻孔大,并且略向下弯,每个鼻孔内还有一个扩张的小囊,帮助它更好的呼吸,有利于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奔跑如飞。这样的奔跑速度狼或豹等食肉动物都只能望洋兴叹,追之莫及。跟藏羚羊比高鼻羚羊的高鼻更加阔大,使得它的整个面部都隆起很高,而且它的鼻孔是直直的向下,一直长过嘴,以致于嘴倒是掩藏在鼻子下面了。在中国高鼻羚羊只生活在新疆准葛尔盆地,有关藏羚羊与远在西蒙古和准葛尔盆地生活的高鼻羚羊羚羊这两属动物趋同进化历史至今还是让人好奇的谜底,有待来日有志者揭示。
高鼻羚羊又叫大鼻羚羊和赛加羚羊,高鼻和大鼻反映了高鼻羚羊外部形态,“赛加”是俄文的译音,意思是羚羊。高鼻羚羊的个头与黄羊差不多,体长100-140厘米,肩高60-80厘米,雄羊的体形比雌羊大,雄体重:40-60千克,雌体重:23-40千克。夏天毛短,呈淡淡的棕黄色;冬天毛长而密,几乎成乳白色。头大厚重,雄羊有角,雌羊仅在头骨上有一个小小的突起。雄羊的角基本上是直竖着,有点象藏羚羊—它的同属一科的“兄弟”,但是没有藏羚羊的角那么长,那么直,那么威风凛凛,仅仅26--厘米长而已。
高鼻羚羊是中亚地区的特有的动物,分布在原苏联的南部地区和蒙古及中国的新疆。但是往前追溯,在冰河期英国和法国也有高鼻羚羊。高鼻羚羊是典型生活在干燥草原和半沙漠地带的动物,它的鼻子结构正说明了这一点。它鼻子的鼻孔向下,直到鼻尖长满了细密的毛,宽阔的鼻腔内部覆盖着黏膜。这样的鼻吸进草原干燥而寒冷的空气后,可以加温,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不仅仅于此,这种鼻子更重要的功能是当它们成群移动时,沙土飞扬,灰土吹进鼻子后,沾在黏膜上,而不能进入肺里。高鼻羚羊走路的样子十分难看,和骆驼差不多,但紧急时奔跑如飞,时速可以达到72公里。它们喜欢结群游荡于广阔的草原上,它所选择的植物性的食物中有13%是其它家畜碰都不想碰的植物,其中一些甚至含有毒的物质和太高的盐分。不知道高鼻羚羊是如何让自己的胃适应并消化、分解别的动物难以利用的植物。当高鼻羚羊的食物含有较多的水时,高鼻羚羊可以很长时间不用饮水。只有在草原极其干旱的情况下,它们才成群结伙的去找水源。
在原苏联它们主要生活伏尔加河的右岸,即乌拉尔和哈萨克一带的草原上。尽管是一种动物,但生活在哈萨克的雄性的高鼻羚羊的寿命就比乌拉尔的短,大多数只能活到5岁,很少有活到7岁以上的。而乌拉尔的雄性高鼻羚羊一般寿命是9—10年。雌性的高鼻羚羊无论是生活在哈萨克还是乌拉尔寿命都是差不多,能活到11—12年。雄性总是比雌性的寿命短,这是有原因的。每年的秋末冬初高鼻羚羊的发情季节,雄性的高鼻羚羊为了争夺雌性配偶而进行激烈的角逐,一只雄性一次要同众多的雌性交配,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交配之后严寒的冬天来临了,食物缺乏,疲惫不堪的雄性羚羊不能很快补充到足够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逢到大旱的年景,雄性的羚羊首先受到重创,大量的死亡。到了春天,雄性的羚羊只占羚羊群的10-%-——15%,大灾的年头雄性只占3%--5%。但是雄性的羚羊在冬天大量的死亡,对于整个羚羊群的增长却没有大碍,相反怀孕的雌性羚羊的食物却增加了。
高鼻羚羊的繁殖力很强,当年生下的幼羚85%左右都加入繁殖,老羚羊96%参加繁殖。经过4—5个月妊娠期,一般一胎产下两仔。据说条件好的话,高鼻羚羊的增长率可以达到60%--80%。气候对羚羊群的增长关系很大,冬天的大雪和干旱是最要命的——曾经有过60%幼羚死亡的例子。狼是高鼻羚羊的最强大的天敌,草原上也有狐狸和鹫捕食幼羚,但不会对羚羊的大群有大的影响——雌羚虽然头上没有犄角,但是它能用蹄子击退狼的进攻,保护幼羚。雄羚的寿命短也有冬天被天敌狼捕食的原因。雄羚肩高70多厘米,又长着24厘米长的犄角,一般来说一对一时,狼是占不到便宜的。但是如果狼群起而攻之——众狼围成一个圈,将羚羊包围在圈里,羚羊是对付不了狼的。尤其是在交配季节争斗、交配消耗掉了大量的体力,战斗力大大减弱,狼就能很容易的捕食到羚羊。据说有50%的雄羚葬身于狼口。
尽管高鼻羚羊有很高的繁殖率,但是它在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中国一直没有报道了,按照国际惯例可以把它划入灭绝动物了——当然中国人不愿相信高鼻羚羊已经在中国灭绝的结论,还在继续在新疆寻找它的踪迹。
20世纪初全世界只剩千余只高鼻羚羊了。跟地球上许多已经灭绝和行将灭绝的动物一样,人类的过度狩猎是高鼻羚羊濒临灭绝的直接原因。人类猎杀高鼻羚羊不仅仅是为了食肉,更是为了获得它头上的角。它的角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是著名的中成药羚羊解毒丸中的主要用药——羚即羚羊角,有去热解毒、平肝息风、明目退烧的功用;高鼻羚羊的命运也是许多“身怀异宝”的野生动物共同的命运,例如好几种麝、老虎、熊……可是高鼻羚羊幸运的是在灭绝的边缘得到了人的保护,幸运的一年年数量扩大,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利用的成功典范。
由于过度的狩猎,高鼻羚羊曾经大大减少,数量最少时只有千只左右。1919年苏联政府下令保护高鼻羚羊,严禁狩猎。1923年亚洲自然保护区成立,得到保护的原苏联境内的高鼻羚羊的数量得到恢复。50年代,在原苏联的高鼻羚羊的栖息地狼与高鼻羚羊的比例是1比100,每年约有20—25%的高鼻羚羊被狼猎捕。在将近10年内猎杀了21000只狼,高鼻羚羊的数量迅速增加,1958年已经达到200余万只,每年计划捕猎20—30万只。实施科学管理,现在原苏联境内的高鼻羚羊已经有100万只之巨。高鼻羚羊的数量恢复以后,由政府控制每年狩猎20—30万只。每年合理的狩猎既满足了市场对羚羊角的需求,也保证了高鼻羚羊一直保持一个适当的种群数量——数量过多的高鼻羚羊会过度利用草原的植物资源,以至于最后草场减少、退化的结果造成高鼻羚羊种群数量的减少、衰退。
在世界的珍稀动物中高鼻羚羊是一个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成功典范。在它之后在世界的其它地方有许多处于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得到保护。可更新资源的持续利用(sustainable
use of renewable
resources)建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管理系统,对动物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按最大持续产量允许的范围开发利用,可使动物资源保持一定的产量。美国的一些野生动物在本世纪20_30年代数量剧减。美国政府1937年制定了<联邦政府野生动物恢复决议援助计划>,通过科学研究、栖息地管理、狩猎计划、人员培训等各方面来实施科学管理。半个世纪后种群显著增长,白尾鹿从长50万头上升到1400万头以上,北美马鹿由10万头上升到50万头,叉角羚羊由少于2万头上升到超过7.5万头,野火鸡由偶见上升到200万只,林鸳鸯由濒于灭绝而成为美国东部常见的繁殖鸟,每年有计划捕猎相当数量。
在新疆的准葛尔盆地的东部,中蒙边界上的卡拉麦里山保护区是我国著名的有蹄类野生动物的保护区。面积14万平方公里,在这里荒漠半荒漠的丘陵地带上生活着众多的“羊”,有黄羊之称的鹅喉羚,有北山羊、盘羊,还有高鼻羚羊。出奇台县向北,一条平坦而笔直的路穿越准葛尔腹地,连接了阿尔泰山和天山。在这一片戈壁名叫将军戈壁,坦荡荡,一望无际,在低洼处,蓄着一汪汪咸水的地方生长着一簇簇低矮的极为耐旱的植物红柳和骆驼刺。这里是高鼻羚羊的栖息地。当地人以高鼻羚羊在自己的家乡的土地上生活而自豪——这恐怕是一个过去时了,因为建国以来科学家多次在此进行动物普查时都没有见到过高鼻羚羊——将近60年没有高鼻羚羊野外生存状况的报道了。虽然如此,当地人仍然坚信,高鼻羚羊并没有彻底灭绝,依然生活在这一片广阔无边的地区——很多年以前曾经有人在沙漠的深处拣到了高鼻羚羊的尸骨,它们数量稀少,躲藏到了人类足迹不能到达的地方默默的生活。如今在奇台县的文物管理所珍藏着一柄100多年前当地人用高鼻羚羊的角制作的弯弓,半透明的青黄色。
因为过度利用而使一个物种的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的,高鼻羚羊在中国决不是唯一的一例。我国动物资源在全世界都最丰富的,但是我们从来是以一种短见、无序的意识利用这些动物资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未能对可更新资源实施有效的管理,使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在酷渔滥捕下,一种接一种的遭到破坏。小黄鱼1957年的产量达到16,3万吨,60年代遭到破坏,1988年的产量只有2,4万吨。大黄鱼在1974年的产量达到19.7吨,这一年和以后的酷捕,使资源得不到再生,1988年的产量连2万顿都不到。从70年代到80年代,回游入长江的鲥鱼产量由1500吨下降到31吨,中华绒螯蟹由115吨下降到12,5吨。在黑龙江尚志县,哈士蟆的年收购量在70年代最高达7吨,1983年只达到0,14吨。麝的数量由50年代的约300万头将为80年代的约100万头,全国野生梅花鹿不足1000头,野生资源已经枯竭。江西省1955_1956年间,年均捕水獭1343只,
1975_1976年间降为803只,1981年仅101只,只相当于50年代的7.2%。
现代人类社会出现以前,物种灭绝是由于自然过程造成的。然而近几百年来,人类的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率。联合国环境署1991年世界环境状况报告估计,由于全世界农业、医药业、及工业部的严重影响,在未来的20——30年中,地球总生物多样性的25%将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在1990年至2020之间,主要因砍伐森林而损失的的物种,可能占世界的物种数的5——15%。估计每年损失15,000——50,000个物种,或每天损失40——140个物种。物种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并且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最明显的指示者。大量物种灭绝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上个世纪一种以资源学科和生物学科为主综合而成的新的学科——保护生物学应运而生。保护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新兴的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分支,研究保护物种、保存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的理论和技术。其目的是发展各种原理和方法,以保护、保存和复壮地球上的生命——物种、生态过程、进化过程及特定的和总体的环境,即保存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在拯救濒危物种的挽救工作中已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保护生物学在中国的兴起是高鼻羚羊在中国再现、种群复壮、扩大的福音,是中国所有濒危动物走向光明的福音。
关于高鼻羚羊的最新报道:
高鼻羚羊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深陷困境。动物普查表明:高鼻羚羊的数量急剧下降,1999年—2000年原苏联境内的高鼻羚羊只有25000—30000只,而20世纪80年代还有250000只左右。2000年春季,对乌拉尔地区的高鼻羚羊进行了一次空中普查——这群是离人类的居所最远,因此被科学家认为是最安全的一个种群。2000年的数量是1.75万只,1999年还是8万只,而1996年的空中普查高鼻羚羊的数量是24800只。使高鼻羚羊数量剧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偷猎。由于管理不善和当地人的生活质量恶化,造成偷猎之风越刮越盛。偷猎者不仅是食用高鼻羚羊的肉,更是为了获取高鼻羚羊的角,把它们出口到国外做中药的原料。这个“国外”包括中国。



高原骄子,藏羚羊
——四种羚牛(Burdorcas taxi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