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冲垮了灾区的就地重建方案
这两天,四川地震灾区再次成为亿万人民关注的中心,连日暴雨引发四川北川境内山洪、泥石流、山体垮塌等地质灾害,北川老县城部分区域被泥石流吞没。老县城多数低层建筑被淹埋在泥沙之中,“北川老县城没了。”通往北川县城的唯一道路被泥石流阻断。
到26日持续暴雨还造成绵阳14人死亡,全市118.8万人受灾,被困群众2万余人,死亡14人,失踪40人。截至24日晚七时,北川羌族自治县就已经有九人遇难,三十五人失踪,三百四十余人受伤,一万二千七百余人被困。
救灾部队才离开灾区不到一个月,再次紧急重返灾区。一支部队已经开进现场连夜向被困群众运送生活物资。
今天刚刚过去的电视滚动新闻报道说,再次进入地震灾区的抢险人员冒死抢救出49名武警战士和30多名当地村民。据了解北川重灾区几个山区乡镇的道路、通讯已经中断,当地灾情不明。
北川羌族自治县原本供生者纪念的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已经被两条山谷泻下的泥石流掩埋了2/3。许多人担心北川遗址将被大自然彻底埋入地下。
新华社记者现场看到,新的地面露出一个楼顶。现场群众告诉记者,这幢楼房有4层,没有垮塌,根据目测被掩埋高度约20米。大部分建筑已经从视线中消失。根据专家分析,此次北川遭遇的是20年不遇的特大降雨。
汶川大地震后不久,地震灾区的重建就被提上了日程。但是在讨论地震灾区的重建方案时,却发生了异地迁建和就地重建两种相反的意见。
为灾民再建一个和睦安全的家园,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国人民的心愿,更是当地灾民的期望。但是在该怎样永久性安置灾民的问题上却是波波折折、反反复复。
《南方周末》曾报道过,北川的一个山区乡镇因为要整体外迁临县安置,很多老乡难离故土,当地的书记、乡长苦口婆心,最后发出了即使抬出去也不能再把一个人留在危险地段的军令状。可是时间不过两个月,一位省委副书记在视察中,认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其后,就不断有已经外迁的农民返回家乡。
农民返乡的原因一是故土难离的心结,另一方面就是新地方还不能保证他们安居乐业。在搬迁中损失了大量的家庭财产和国家补贴,但农民依然返乡种田这是值得反思的。
其实在决策机关和专家学者中关于外迁和就地重建的争论就一直比较激烈。建设部的意见是就地重建,而环保专家的意见是外迁。双方分歧根本点就是泥石流等地址灾害的危害程度到底有多大的判断上。后来建设部确定了就地重建的方案,一些当地政府官员纷纷表态支持建设部方案。
大地震后不过四个多月,全面的重建计划不过开始1个月的时间,特大泥石流就再次以淹没大半个老城区的凶猛势头,给了重建者当头一棒,这也实际上宣告了就地重建计划的彻底破产。
这次建设部又错了!不能再等了,我们没有时间再犯错了,重新研究异地重建计划已经迫在眉睫。
异地重建计划应当结合城市化进程统一考虑,异地重建计划应当让灾民得到比较大的实惠,让他们从外迁中看到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当地山区确实是个灾害频发的地方,外迁越远越好。

相关博文:
2008.5.29 建议异地安置灾民的十大理由
2008.6.24
救灾和重建呼唤特别管理区体制
2008.6.4
大地震留给建筑师们的思考
2008.6.4 砖混结构房屋到底能不能抗震?
2008.6.3 震后重建不能因速度牺牲质量
2008.6.2
节约经费是一条有保证的抗震救灾资金渠道
2008.5.30 四川教育厅的校舍倒塌报告让人无法接受
2008.5.28 慈善捐款还是责任捐款这点很重要
2008.5.27汶川之后我们该怎样提高抗震标准
2008.5.27
受灾房屋贷款余额可一笔勾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