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加息矛头对准投资炒房
中国人民银行20日宣布,自12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上调银行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上调至4.14%,上调0.27个百分点;活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0.81%下调至0.72%,下调0.09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7.29%上调至7.47%,上调0.18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仍然是7.83%;其他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公积金贷款利率没有调整。
央行表示,此举旨在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此次调整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可以认为这是央行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的一次具体部署。
今年的金融政策调整频频出台,达到历史罕见的程度,存款准备金利率的调整已经有10次之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也调整了六次。以前的利率调整基本上是各个档期的利率同时上调,而这次少有的实采取了差别利率政策,一是活期利率不升反降,二是5年期利率不做调整。从调整细节来看,这次调整银行利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从这次央行利率调整的变化可以看出,长期利率和公积金利率不调整,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为了保护贷款购买自住房人的利益。而短期利率上调幅度较大正是把矛头对向了短期贷款的炒房行为。
如果能够结合最近央行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就可以看出,就不会对这次的区别利率政策感到奇怪了。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最近召开的“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专题会议”表示,要坚决取消转按揭、加按揭贷款。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无真实交易的转按揭住房贷款,不得发放“假按揭”贷款。
转按揭和加按揭贷款业务的贷款是房地产炒卖、炒买、投机、投资,进行二手交易的一个重要条件,房地产买卖投资占用大量的资金,银行贷款是房地产投资、投机的主要推手。转按揭和加按揭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一项增加业务量的金融创新,但是信贷资金用于购买多套住房,增加了银行潜在风险,加剧了房地产市场泡沫成分。
因此,央行和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从多方面强调和加强对房地产信贷的调控,前几天央行和银监会发布的《补充通知》对央行的第二套房进行了统一的定义,即以借款人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为单位认定房贷次数。同时考虑到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合理需求,明确已利用贷款购买首套自住房的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可比照首套自住房贷款政策执行。
从最近央行的一系列政策中可以看出,如何区别自住和炒房行为,既可抑制不合理的需求,又可满足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合理需求;既能调控遏止房市的泡沫膨胀又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央行还是煞费了苦心。
在房地产市场拐点呼之欲出之际,央行首次承认房地产市场存在较普遍的投资和炒房行为,这无疑是给当前的楼市和开发商们又泼了一瓢凉水,让日渐趋冷的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调控房地产市场不能让普通的买房人受到伤害,这表现了政府负责的态度,同时也会让调控政策更有效。
相关博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