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30丙班课堂笔记
(3月3日 中)
一方面自己自修要重视起来,另一方面在自修的基础上对大众的关顾和付出也是我们的责任。根境识和合,就会感果,要超越。但是小的做不到,大的超越也是不可能的。在没有了解到这个东西的过患,或是了解得比较少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第一步就是密护根门。这是比较正确的一条路,也是比较快的一条路,必须要从这个地方入手。初入门者,对境修是很不容易的,离境修是最好的选择。只有这个做好了,我们才能深入法。法深入了以后,才能真正给我们带来利益,给他人带来利益。出了家,对于世间五欲已经相对淡化了,如果这个方面再不提升的话,是很难体会到快乐的。体会不到快乐,就会非常苦,就想找事情做。如果再没有事情做,就会非常痛苦。既没有法,也没有五欲,人哪能活下去呢?所以出家是很不容易,要付出很大代价。既然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就要有相应的收获,才不愧对自己、父母、三宝。
我们同学之前提到过,要发大乘心、度化众生、以积极向上正确的心态。这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对于有些强境界,在我们目前还没有把握的时候,还是不要那么着急去面对。几个月来这个方面做得不好。这样下去的话你无论如何,也深入不了佛法。深入不了佛法,在寺院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某某同学回家也算是给我们举了一个喻,世间是不可乐的。
这次我回去,我们也有一位道友还俗,还俗是对我们一个策励。他已经出家这么几年了,修行还可以,但是最后经不起五欲的考验,还是还俗了。我认识几个出家后又还俗的人,还俗之后都非常痛苦,一还俗就很痛苦,想再出家。但是对不起,没那么容易了,除非到一个小庙,像我们这种道场是不会收的。一般人还俗的原因是得不到法乐,因此想回去。但是回去之后痛苦,又想出来,如是三番。我们既然走出了这一步,就要一步一步坚定的走下去,绝对不能动摇。在登地菩萨之前一定要生生世世做出家人,不做在家人。因为走得慢,而且容易走错路。
跟着清净的师法友和合增上的团队,方向要看清楚,知道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看清楚之后,接下来就是听话,听话也是要依法抉择。如《尊重五十颂》云:“若以理不能,启白不能理。”《宝云经》也说:“于其善法随顺而行,于不善法应不顺行。”通过训练听话来成长自己,来磨自己的习气。师父常讲,破我执、法执要靠依师来训练较好。现在不适合修止观来对治,因为容易偏空。走得好的话,堕入寂灭边,走得不好的话,那就谈不上寂灭不寂灭。我执比较明显的表现,即非常固执、心胸狭隘、格局很小,积的资粮也是一点点,不会积什么大的资粮。真正走大乘路的资粮,所以要训练听话。
听话不仅是要听上面人的话,同行的话也听。别人讲的东西可能刚好跟自己的相反,也要听进去,听进去不一定要接受。听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问。人和人矛盾产生的原因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你不听我的,我也不听你的,两个都说完了,互相误解,互相在内心抱怨,彼此都没有倾听对方。无始劫以来我们身上的习气无数,把这些习气磨掉,一定会有所成就。
训练听话是第一步。训练差不多了,就要看听谁的话。所以第二步是听话看对象,不是乱听,否则也麻烦。要明白自己该听谁的,不该听谁的。如果自己乱听别人瞎指挥,团体也就乱了。第一步做到了,再做第二步。目前第一步大部人还做不到,看起来是听别人的指示,其实是听自己的意见。
山上苦还有意义,你在山下苦意义不大,岂不知不但意义不大,还要受很多更大的苦。
对于在法会中勇猛承担的同学,法师说:这么努力护持法会,功德方面值得非常肯定。大家在整个法会中所受用的功德,在无限生命中跟我们有很大的关系。在承担过程中,中点毒也是难免的。我们条件还没那么好,完全不中毒不可能。中毒之后,法就现不起来了。我们要在这个上面磨炼自己、认识自己,来忏悔。如果没有通过种种境界的磨炼,就很难认清自己,不知道什么是苦,不知道什么苦值得吃、什么苦不值得吃。中毒肯定是苦的事情,进了内院以后,在这个环境中慢慢沉淀下来之后就能够感受得到。认识之后,佛法再开始现起的时候,自然就好了。
大家在寺院巡逻更要注意,更要小心密护根门。巡逻到处转,到处看,不小心就中毒了。中毒的话,苦的是自己,苦得很久还反应不过来,因为自己不能解毒。《利器之轮》里有谈到:孔雀可以食毒,越吃羽毛越鲜艳,因为它可以解毒、化毒、消毒。我们则没有,或者说解毒能力还不强,所以还是尽量防毒。
要经常了解自身不足,先不看别人。对自己了解的话,对别人也就自然了解了。要从内心深处感觉到那个往外攀援的心,丢掉攀援心后非常快乐。现在只是说理,事后就知道了。在对境的时候这个怎么才能够现起来呢?这就要靠平时的修持,否则不可能现起来。
人身本质上是不干净的。我们认为人身是干净美好的想法是一种妄想,是一种错误的看法,自己没有看清楚而迷糊掉了。佛门常常有句话“欲令智迷”。欲望现起之时,智慧就现不起来了,所以人才会干出不正常的事情。
准备春节节目的时候心力提得很高,等到节目一结束,心力马上掉下来,像掉进一个洞里面,深不见底,这个会慢慢变好。
大家在用斋饭时尽量不要东看西看。这跟世间不一样。世间人吃饭常常会说话。其实我们的周围都存在“非人”,即肉眼看不见的生命。如果我们散乱的话,他们会因此很嗔恨。所有我们应该常怀慈悲心,威仪具足。
用斋时身体要坐直,不要乱看,好好吃自己的,不要想别人,也不要看别人。身子也不能趴在桌子上,除非有病可以开缘例外,同时也不能翘着脚。这些威仪是最基本的,对身体健康也是有帮助的。
其次是讲礼仪。讲礼仪是为了影响别人,让别人看到了很欢喜,肃然起敬,也是利他的方便。我们要做好吃饭、上殿、走路这些基本威仪。以前前任中佛协会长赵朴初老居士去福建莆田广化寺,当时他与僧众一起过堂用斋,居然感受到僧众吃饭的时候没有声音,令他非常吃惊,这在世间是做不到的。宋朝大儒朱熹在寺院见僧众的斋供,威仪庄严具足,因而赞叹三代礼乐犹存于释氏。
对于同行要多包容,善巧的倾听。每一个同行身上都有很多优点,也有一些缺点。每一个同行都愿意改。能够走到这里,每个人都有绝大的善根。我们在提醒同行的时候,也不要希望每件事情都要符合自己的意思。举个不恰当的喻,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你认为好,别人不一定认为好;你认为不好,别人不一定这么看。只要不是根本性的错误,我们都应该包容彼此的不足之处。观功念恩是大家进来半年之后的重点,这样才能和合。和合才能增上,不和合就不能够增上。
没有一位祖师不是吃很多苦的,都是受非常多的苦,吃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比如世间人付出很大代价,牺牲很多时间,才可能得到经济保障等。
能够承受住批评都需要资粮。一般人没有资粮的话批评都承受不下来。一个最基本的认识是,别人批我们的时候,特别是上面人的批评,我们首先要接受,这个非常重要。不然就很容易犯污器的过失。接受就是消业,不接受则会造恶业。即便不接受也不能观过,最起码不能发很重的嗔心。能接受当然最好,只要接受一次,我执就会减弱一点。多次净化后,心就很柔和了,这时再学法就非常容易,甚至某位同行讲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触很深,甚至比听师父或者法师的开示都感触深。这时心就像水一样,什么东西都挡不住,有东西挡在前面,它就从旁边流走,不对着干,一直往前流,最后流进了大海,诸佛菩萨慈悲心的大海。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成为诸佛海会中的一员。随喜大家!
本课程为僧团沙弥的课堂笔记系列,相关链接如下:
090215丙班课堂笔记
090201丙班课堂笔记
090130丙班课堂笔记
090117丙班课堂笔记(上篇)
090117丙班课堂笔记(下篇)
090116丙班课堂笔记
090112丙班课堂笔记(下篇)
090112丙班课堂笔记(上篇)
090103丙班课堂笔记
081228丙班课堂笔记
081227丙班课堂笔记
081220丙班课堂笔记
081219丙班课堂笔记
081129丙班课堂笔记
081128丙班课堂笔记
081127丙班课堂笔记
081122丙班课堂笔记
081121丙班课堂笔记
081114丙班课堂笔记
081108丙班课堂笔记
081107丙班课堂笔记
081011丙班课堂笔记 (下篇)
081006丙班课堂笔记(上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