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28丙班课堂笔记
(1月15日
下)
【法师引导】修奢摩他需要资粮。诸瑜伽师先集资粮,即是速易成止之因。
其中有六:一、住随顺处,住具五德之处:
(一)易于获得,谓无大劬劳得衣食等。
这一点我们有没有?靠佛的福报、师父的福报、各位同行护法的福报,我们每天都饿不着、冻不着吧?
(二)处所贤善,谓无猛兽等凶恶众生,及无怨等之所居住。
我们这里没有什么老虎豹子等诸猛兽(众笑);而且我们有景区作为护法,日夜值班;还有消防队给我们防火。“怨”是指怨亲债主,景区看到有找麻烦的人来,也不会让他们进来。
(三)地土贤善,谓非引生疾病之地。
这个地方有大善知识在这里,有诸多同行善友在这里。空气也好,上风上水上海淀,是不是?有人说在这里住就像置身于天然的氧吧里,慢慢地身体就会好起来。
(四)伴友贤善,谓具良友戒见相同。
良友的特点是什么?戒、见相同——持同种戒律,见解都一样。大家来到山上,见解差别不大,都知道是要慢慢放下五欲、八风的包袱,开始具足无欲(去掉五欲)、清净的包袱。
(五)具善妙相,谓日无多人夜静声寂。
你看现在这里就非常安静、宁静,这样的地方是很难找的。
我们能够住在凤凰岭龙泉寺,而且还具足修止的资粮,非常殊胜。现在大家是准净人,以后大家慢慢变成净人,就很少出去了,越来越能感受到宁静。这里是与五欲慢慢隔绝的地方,才有可能发定、慧。

二、少欲,不贪众多上妙衣服等事。
大家在山上基本都是做什么就吃什么,不是十分的苛求;饭菜做得还行,我们也不必去追求特别好的;衣服也是,管他是圆领的还是方领的,穿上暖和就行。在家的话就不一样了,见什么人穿什么衣服,都相当讲究。
总之,大家对这个地方要善加珍惜,常常缘想它的殊胜,生起欢喜心。欢喜心生起来,诸多善法自然就容易进入心田。就好像光明一样,光明一出现,黑暗就没了。黑暗相当于烦恼,光明相当于智慧。我们每一个人初发心想出家,都是想要这个果,但是对这个果还不了解、无法体会到几分。但至少我们看到前人有这种状况,我们想成就这个。刚进来我们就体会到三宝的恩德。
当然我们也有少数同学,偶尔出现不相应的状态,这是事实,毕竟大家刚进来,出家五年之后,能不能经常相应,也很难讲。师父常常讲:出家有几个坎,一个是五年之后,一个是十年之后,还有一个是二十年之后,每个坎都有各自应当努力的地方。面对我们现在这个坎,最主要的就是要对三宝修信心,净罪集资,无论在哪个堂口承担,都要好好去做,这是最主要的。不管我们有多么大的弘愿,都要落实到当下,必须在各自的堂口安住,净罪集资,对三宝修信、观功念恩,认识到三宝的功德就是我想要的,最后我要成就佛果。我们在世间工作,想要拿到这几千元工资,那么这个月就要努力工作。同样,我们想要成就佛果,更要好好努力。我们要感受三宝的功德,而三宝的代表就是师友、善知识,师法友就是三宝的随顺,这个非常重要。
今天还是研讨师父短信。第一条就是:“依师当从依友起。”
【法师提问】这次不谈理,我们谈喻。如何实践“依师当从依友起?”
【同学回答】
同学甲:今天煮面条的时候,组长说:“以前煮面条总是剩,今天就别煮这么多了。”我看面条不多了,根本不够吃,就跟组长说:“再煮点面条吧。”组长说:“别煮了,不够可以煮米饭。”其实我是自己想吃一点。最后还是听组长的话没煮面条。我想,面条还是留给别人吃吧,自己就吃了点米饭。
同学乙:以前我看某位同行哪里都不顺眼,毛病特别多。后来发现不是他毛病多,而是我在观过。我想:这样可不行,这么好的一个人,我还老看他的过失;万一我以后亲近师父,自己也会用这习气看师父的。后来我就经常与他交流,有什么问题就向他请教,虽然刚开始我根本不相信他,但是慢慢地也就接受了,到后来基本上就不怎么观他的过了。
【法师引导】上面的例子都非常好,可见大家学习这个法类非常用心,确实要将这句话放在心上,愿意照此去实践,实践之后内心自然就得到相应的法喜。大家都慢慢地开始放下自己的想法,乃至于开始跟自己原来所追求的五欲八风的习气作斗争,这都是比较好的依师依友的典范。
师父讲过依师依友的真正目的是破我慢、破烦恼。这充分体现了师父最近讲的“内在无我、外在假我”。我们对外在其实是不了解的,因为我们内在有问题,所以只看到外在有问题。比如我对某甲观过,此时某甲确确实实有这个问题,但是拿给某乙去看的话,某乙觉得某甲挺好啊,这个人不错,没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呢?不是某甲有问题,而是我有问题,我的内心有问题。“无我”是师父说的一个量,实际上我们内心还达不到这个量,没有做到无我,外在也没有假我,最后都是实我。谁不符顺这个“我”,我就跟谁干。因为问题是内在的,所以无论触到同行的境,还是触到师长的境,毛病都会犯。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雾里看花。换一个人看,可能就是一塌糊涂。这是由于业力、愿力的关系,两个人在过去世彼此欠债欠情,所以今生看上去就很相应、很合得来。用佛法看就是非常颠倒、愚痴的表现,看不清楚事实的真相。我们在一个非常好的环境里面学习,才能慢慢看透、了解这些真相。根本是从依友开始,慢慢向依师、向三宝的方向靠近。如果对师长、对同行没感觉,那么听法就像是搞学术研究一样,只是学理论。理论学得越多,我慢也就越大,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别人一讲,就觉得有问题,其实内心里一片苍白。没有智慧光明,内心就是黑暗。看起来不错,其实都是表面功夫,内心没有发光,只是知识、技巧的推理,实际上就是世间法,让我们在世间的五欲八风中轮转不息。
现前的师长是很重要的,但是实际的生活中,跟法师互动的机会比直接跟师父互动的机会多。不管怎么做,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训练弟子相,不在于现在到底是依师父、依法师,还是依同行,在于怎么做才是最稳健、最快速、最方便,而且不造恶业。做一件事情必须清楚它的目的:到公司上班就是为了赚钱等,目的非常清楚,不管老板怎么骂我,都要听下去;而我们的目的是更好地依师修法。
这里讲一个故事:某国国王的秘书有四个女儿,她们对某位大善知识非常崇拜,认为他的智慧、福德非常圆满。一次,那位善知识在她们家住了一天,走了以后,这四个女儿非常失望。为什么?因为她们对善知识的期待太高了。她们想象中的善知识是不需要吃饭、不需要上厕所的,当她们发现善知识原来看起来也是个“凡人”的时候,自然就失去了信心。
我们内心充满了贪、嗔、愚痴,无我正见还没有建立起来,即使外境是圆满的,在我们看来还是黑暗的、污秽的。同样,师长是圆满的,而我们因为自身有问题,难免会观师长的过失,内心中产生一大堆观过的想法。这都是我们内心的邪知邪见,非理作意,对境的时候就会现起来,问题并不在于境好不好。最可怕的是,若对真正的菩萨起一念轻毁之心,就会在地狱住很多劫,那是多么苦的一件事情,很难想象的。因此刚开始不把我们送到圣人的圈子里,是为了少造恶业。培养好的等流是非常关键的。对三宝生信,落实到依友上。
【同学分享】在工地出坡的时候,我是组长,有位同学不听我的安排,单独干。我心里考虑了很久:如果我现在跟他一起出坡,他会很高兴地去做,也会很有力量;如果我安排给他的事情他不愿意做,意乐提不上去,做得还很慢,可能以后就不再愿意跟我一起做了。所以我就跟他一起去出坡。另外,上位经常会对下位说:“这件事情要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如果抛开事相本身,就会变成:“你要听我的。”
【法师引导】这个例子刚好跟前面的例子相反。前面的例子是处于下位的人如何跟上位的人配合,而这个例子里他是带头的来配合下位的人,这时实践的是采纳别人的意见。当别人意见合理的时候,不要太执着自己的想法。这点师父是我们的典范楷模,别人说得有道理就采纳。不能说,有道理怎么了?有道理也得听我的,“依僧当从依友起”,只要对方讲得比自己合理,就应该采纳。不采纳的话就是自己有问题。
【同学分享】我以前做事情是比较执著的。这一年多时间我参与《博客文集》的编辑。有一次,在文集总序定稿的时候,自己觉得已经字斟句酌,没有太大毛病了,这时有一位法师指出了其中十来个值得推敲的细微之处。譬如“十方四隅”一词,当时一定要较真儿的话,自己还是能够提出反驳的理由:“四面八方”
一词当作何解?但是最后还是为了严谨起见,改成了“十方世界”,对于他提出的其它建议也多数接受了。
【法师引导】搞文字的一板一眼,一点都不能差,在这里面注入法,非常难得。这就是随缘不变——原则不能改变,但还是要随缘,随缘的尺度就不好把握了,注入法的内涵,才能够随缘。一直随缘也有问题,这涉及到宗旨目标的问题,把目标找清楚就好办。比如写一篇文章,就要搞清楚这篇文章到底是为了干什么。我们龙泉寺的建筑建设,师父对此非常的随缘,我对这点常常现场领受加持。关于盖什么楼,师父说看情况、看因缘。我想都开始规划了,怎么能看情况再说呢?因此有点苦恼。虽然想盖,但是因缘不成,那就不盖了。就这么简单!这是高度的智慧。只要跟宗旨(弘法、育僧、建教)不冲突。
依师从依友起,是非常好的下手处。我们讲了很多在同行面前应该如何做,这个很重要!放下自我的见解,特别是内心里面抵抗性的心态。这些可以直接培养我们谦下的心。有时候,我们的建议是对的、合理的,或者超过对方的想法,如果对方真的不愿意接受的话,从我调整自身来说的话,那也随顺他,这种随顺没有跟我的宗旨相违背,(宗旨是调伏贪嗔痴,勤修戒定慧,成就究竟佛果)。
反之,你百分之百的对了,那也百分之百的错了。看起来对了,但是跟宗旨相违背那就没用了,对了又怎么样呢?别人都采纳那又怎么样?比如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路旁一个广告牌非常精美漂亮,不能一边看一边开车,否则车子都飞出去了。其实很多喻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没有仔细想过。你看《阿含经》就知道,非常深的道理,佛陀用生活中看似很简单的道理,就把深奥的内涵完全展现出来。
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面熏习,一点点熏自己的善法种子,这十分难得。
本课程为僧团沙弥的课堂笔记系列,相关链接如下:
090215丙班课堂笔记
090201丙班课堂笔记
090130丙班课堂笔记
090117丙班课堂笔记(上篇)
090117丙班课堂笔记(下篇)
090116丙班课堂笔记
090112丙班课堂笔记(下篇)
090112丙班课堂笔记(上篇)
090103丙班课堂笔记
081228丙班课堂笔记
081227丙班课堂笔记
081220丙班课堂笔记
081219丙班课堂笔记
081129丙班课堂笔记
081128丙班课堂笔记
081127丙班课堂笔记
081122丙班课堂笔记
081121丙班课堂笔记
081114丙班课堂笔记
081108丙班课堂笔记
081107丙班课堂笔记
081011丙班课堂笔记 (下篇)
081006丙班课堂笔记(上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