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81220丙班课堂笔记

(2009-02-02 10:33:26)
标签:

佛法

我执

续流

邪见

殊胜

阿赖耶识

北京龙泉寺

学修笔记

学诚法师

文化

分类: 学修笔记

081220丙班课堂笔记

(2月1日  中)

 

   《入胎经》亦云:“虽生人中,亦具如是无边众苦,然是胜处,经俱胝劫,亦难获得,诸天临没时诸余天云,愿汝生于安乐趣中,其乐趣者即是人趣。”诸天亦于此身为愿处故。
【法师引导】
虽然生在人道中有诸多痛苦,但还是很殊胜的,是很不容易得到的。当天人死的时候,其他天人会说:“愿你下一生生到人中。”世间再快乐也没有天上快乐。天上非常干净,穿的是白纱等;不需要去商店购买;福报大的时候,可以造自己想要的房子;想吃山珍海味,可以用意念观想,然后吃的东西自己就会来。欲界六天,一层天比一层天殊胜。佛世时曾经有一个人在天上,佛让舍利佛去度化,但是天上太快乐了,那人享受都来不及了,因此度化不了。但是,天人真正希愿处是人趣。
   “故于最初修道之身,人为第一。”
    全球有60多亿人,分布在五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除了亚洲,其他四大洲信佛的人都非常非常少。虽然近年来佛法有向欧美等地传播,但是留学去过国外的人都知道,实际上那里信佛的人寥寥无几。禅修中心很多,但是里面没几个人。
    再看亚洲,分东亚、中亚、南亚、西亚,我们是在东亚。大乘佛法最重要的基地是在中国。中国13亿人,据不完全统计,信仰佛教的有一亿多人;其中正信的佛教徒,估计有几百万吧;其中有师法友引导、走大乘道的,估计只有几十万;其中想发心出家的就少了,其中再算年轻的出家男众,那就更少了。如果不去思考、不去比较,就不知道自己的状况。算来算去,我们这群人在全中国都是非常难得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别以为自己在这里很平常,感觉山上也就这样吧,太容易了。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太难得了。这不是说空话,刚才我们已经推算过了。包括港台地区在内,中国的出家男众也是非常少的。当我们心力低的时候,别忘了想一想,这也是修法第一步,非常重要。

081220丙班课堂笔记


    这就是法界缘起,每一个人的起心动念、每一个团队的运作,都会影响到整个法界。我们是处在人类精神世界尖端的一群人。其他人在改变法界缘起,我们也在改变。如果我们的力量强,这个世界就会多增加一些美好与和谐。
    大家对周围的同行要珍惜,多看到对方的好处。即便对方有99个过失,也要忽略掉;即便对方只有一个功德,也要观出来,彰显出来。这样,同行的好处与功德百分之百都是你自己的。

   (听一段师父关于我执法执的开示)

【法师引导】内心的状态是一个续流。我们的八识有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第七识)、阿赖耶识(第八识)。续流是一刹那都不停留的,在凡夫身上表现的状态就是贪、嗔、痴、慢、疑、邪见,唯识判为六大根本烦恼。仔细回忆一下,就会发现自己每天都在这里面。我们现在内心的佛性被烦恼、随烦恼(懈怠、懒惰、睡眠等等)障住,续流的状态表现为我执和法执。
   《瑜伽师地论》讲密护根门,让我们不要收集染污的、散乱的东西,第六识经过排序整理交给第七识,第七识处理之后再交给第八识,就像放到仓库里面了。一旦遇缘,根、境、识就会和合,根是眼等六根,境是我们所接触到的一切,识是内心里的识种子。眼睛一看到东西,马上跟仓库的识种子连线,刹那之间相应。看到一个很好的东西,马上就很相应。师父不让我们收集的东西我们天天收集,眼睛就像摄像机,一天到晚都在摄像,不需要胶卷。特别是我们一到山下,一不小心就到处摄像。回到山上就会很累,因为摄像摄得太多了,没有做消毒处理或处理不及时。孔老夫子也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非礼勿言”,其内涵都是相通。眼根是最重的,人的色身是四大假合,跟色法是最相应的,为什么呢?因为可以看到,色也是最粗猛的。人类刚从二禅的第三天光音天下来的时候,是可以飞的,全身都是透明的。大地上生长的都是自然的香稻;后来人的欲望越来越多,身体越来越沉重,外境也就跟着改变。这种身体最相应的是色法,所以要第一个对治。
   “复应学习四种资粮,是易引发奢摩他道、毗钵舍那道之正因。”
    首先要防护眼根,其实是耳根。耳朵的收集能力也是相当强。虽然眼睛没有看,但是耳朵在听;眼睛不看,耳朵不听,但是鼻子还要闻。白天感觉饭菜做得不好吃了,看来是鼻根、舌根没有防护好。
    这些都防护好,才可能防好意根、第七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包括清净识和染污识。阿赖耶识是一个藏室,无始以来的东西都在里面,但是里面也有觉性、真如法性,也有恶的种子。
怎么把我执、法执破掉?有一个方便善巧:依师。我们在世间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在随顺自己,心念上更是随顺自己,这样的话我执、法执永远也破不掉;我们学佛修行,要放下自我,要听话,要磨炼自己,我执、法执也就开始动摇了。我执、法执就像两个兄弟,看到我们要破他们,就开始害怕了。我们先不谈毗钵舍那里面一系列观空性的办法。破我执、法执先从依师上谈。
    有同学还提到了培养集体观念。有时候你的想法跟组长不一样,放下!放下自己的想法,破我执和法执。苦不苦?当然苦,但是还得放下。如果你以前从来没有给别人磕过头,磕一次之后就会发现内心的境界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看起来是苦,其实不是苦,是一种乐。心灵的快乐远远超过物质的快乐。百万富翁不一定拥有心灵的快乐,躺在舒适度的沙发上也可能会烦恼重重;但是当一个人心里非常快乐的时候,哪怕他很穷,也是非常有力量。这一点非常重要。
    先破我执,再破法执。没有破我执,破法执绝无可能。我执是对我的执取。法执是对除了我之外的一切,万事万物都是法,世出世间全部包含,除了五蕴以及五蕴上安立的名言我之外,全部都是法的范畴。
    破我执、法执,培养依师、集体观念是最重要的一点。

  “如何生起次第。萨迦耶见为烦恼根本。此复由其萨迦耶见,执为我已,遂即分判自他差别。如是分已,贪着自党,嗔恚他品,缘我高举,执我常断,于我见等及彼相属所有恶行执为第一。如是便于开示无我之大师,及师所说业果四谛三宝等法,邪见谓无,或复生疑为有为无、是耶非耶。”

    我们一般讲惑、业、苦。苦是哪里来的?业,恶业感果。业从哪里来的?烦恼。萨迦耶见就是我执,因为执著有一个“我”,瞬间就会分判这是我、那是他,有我就有他;然后贪著自己,嗔恚他人,心里想着我,就会起我慢;执著好东西都是恒常的,不好的东西都是断灭的。把跟自己相应的恶行执为最好的,因此对于佛陀开示的业果、四谛等法产生怀疑,真的有业果吗?然后就会产生邪见。根本就在于执著有一个“我”。多可怕!现在要破我就要放下自己,跟着别人学、跟着同行学、跟着师父学,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以后我们听了什么法,就要对照自己的生命反省思考。有什么感悟大家可以分享,一方面自己受用,另一方面可以启发别人。
    同学分享:“今天法师安排休息,自己心情比较烦躁,也没有出坡。回到寮房背咒,也背不下去。于是四处走动,没事做。下午的时候就睡觉,也无法克制自己。”
    真正受用的就要用这种方式,跟自己的生命结合起来。以后听到了法,就要思考自己平时生活中的情况,不是谈文字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家的时候学习、工作,有目标、有方向的时候才有动力。当我们发现自己什么时候没有动力、懒嗒嗒的、有气无力的,这个时候就是没有方向了。这不需要他心通,只要看外形就知道了。有方向的人一定有动力。
    世间人为什么有动力?因为最根本的所需——有口饭吃,各种基本生活所需——发生危机了。在庙里面,基本生活问题不大。管他一个菜还是两个菜,只要吃饱就行。有时候在庙里吃得比家里还好,在南方的时候每天四菜一汤,在家里的话哪有闲功夫炒这么多菜!在庙里面生活问题上不发愁了。在家里,面对吃饭问题、住房问题、家庭问题、孩子问题、照顾老人的问题等诸多问题,因此方向很明显,动力很强。
    有方向的人是什么样子?举个喻。在高速公路,开车开到120码的时候,路边有一些状况,一般不会太在意。有方向的人其它方面,比如饮食、吃饭等不会太在意,吃饱就行了。没有方向的时候,看到菜好不给自己行,心里嘀咕:是不是对我有看法了?心里盘算,分判自他,非理作意。其实对方是不小心、没注意。自己把对方安立为最近一直找自己的麻烦的人,就想某一天对方踩了自己的鞋、某一天对方看我的时候眼睛不对头,最后总摄给对方下个结论,嗔心起来了,把自己一天的善行都“忏悔”掉了。这多可怕!
    师父说我们要求法,到底要求什么,跟方向有关系。方向明确的话,其他都不会太在意。即使早上没有要求上殿,也会起来很早,不会睡懒觉的。因为你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要干什么。修行中有些苦必须吃,这么小的苦都不愿意吃,怎么换得大乐呢?这是不可能的,否则佛教就变成迷信了。
    还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条件。有时我们想要跟一个有神通、证量极高的上师身边做侍者,自己被呼来唤去,很欢喜。自己修法很快、很相应,上师也传了很多灌顶。想得非常好,但是这只是愿景,要明白自己的条件,我当下到底是什么状态。有很多人都是在这方面吃亏的,非常苦。眼前已经非常殊胜了,但是不满足,因为无明的缘故驰求外境,觉得外面好,去了以后又发现不好,就再换个地方,又发现不好。曾经有一位法师就是如此,弄到最后,说:“我要脱掉这件衣裳了。”我想来想去不知道怎样回答,最后回答了两个字:“三宝”,让他去悟。问题是活在幻想之中,没有活在现实中。
    修法要想转变心,必须靠思维。光靠想心所是没用的,要靠思心所,不思维是不可能转变心意的。思维是在造业;“想”一般是浮想、取相,没有真正的变改心意,心里面没有动。思维的话心会动,会随转;如果觉得自己想了半天,内心还是很木讷,基本还是属于“想”,没有思维。

 

本课程为僧团沙弥的课堂笔记系列,相关链接如下:

090215丙班课堂笔记

090201丙班课堂笔记

090130丙班课堂笔记

090117丙班课堂笔记(上篇)

090117丙班课堂笔记(下篇) 

090116丙班课堂笔记

090112丙班课堂笔记(下篇)

090112丙班课堂笔记(上篇)

090103丙班课堂笔记

081228丙班课堂笔记

081227丙班课堂笔记

081220丙班课堂笔记

081219丙班课堂笔记

081129丙班课堂笔记

081128丙班课堂笔记

081127丙班课堂笔记

081122丙班课堂笔记

081121丙班课堂笔记

081114丙班课堂笔记

081108丙班课堂笔记

081107丙班课堂笔记

081011丙班课堂笔记 (下篇)

081006丙班课堂笔记(上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