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81122丙班课堂笔记

(2009-01-05 09:25:07)
标签:

宗教

中观正见

沙弥班

学诚法师

北京龙泉寺

文殊三教授

信心

智慧

文化

分类: 学修笔记

081122丙班课堂笔记

(1月4日  下)
 

【法师引导】上节课的内容:学习师父的短信内容“是否与法相应,或与什么法相应,难以判断,大家都随自起心动念妄想执着而度日”。课上曾举喻讲我们是如何妄想执着,引导大家如何与法相应。今天上午师父给大家开示了“无我正见”,主要让我们了解涅槃的目标和宗旨,目标要时时提起。师父今天告诉了我们这个最高的方向,我们要时时策励这个方向。如师父所讲,我们能聚在一起学习佛法很难得,虽然时空因缘一直在变,但我们要把握当下,做对自己生命有意义的事情,不浪费暇满。

 

【法师举喻】宗大师早期曾经亲近过乌玛巴尊者。乌玛巴尊者从小就能跟文殊菩萨沟通。菩萨到了一定的位次就能超越时空。宗大师经常请尊者代问一些问题。后来宗大师经过修持,自己也能亲见文殊菩萨。有一次他问:“我现在的中观见解是中观应成见,还是中观自续见?”文殊菩萨说:“你内心当中的中观正见根本就不属于中观应成以及中观自续的正见。”宗大师说:“那什么样的正见才成为甚深的中观正见呢?”文殊菩萨对宗大师讲了一文,这段文相当的深奥。宗大师无法听懂,就问文殊菩萨该怎么办?菩萨说:“你先把这些记下来,时常思考其内涵,然后殷重祈求师长本尊的加持,多门励力净罪集资,数数研阅无垢经论。”

081122丙班课堂笔记

 

【法师引导】现在我们其实已经开始做文殊三教授的随顺了,我们一直引导大家的都是以信为根本,对三宝的信心,眼前最现实的就是串习和思维三宝的所有功德,这是根本。只有对师长殷重祈祷的心,对三宝的希求心慢慢生起来,将来才可能会得到这个果,就是我们将要成就的佛果。如果我们对佛果都不希求的话,那么其他任何的方法都无法让我们达到佛果。比如你到公司上班是为了挣钱,你不要钱的话,上班能有劲吗?肯定没劲,就不想上班对不对?

多门励力净罪集资,谈的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比如说你在建筑上做监工,很认真,这就是净罪集资。在具备对三宝的信仰之后,你再做这些事情,就非常有意义。比如你对善知识很有信心,方向明确,净罪的速度就快。然后广阅无垢经论,比如上课、平时看书背书这些都是广阅无垢经论,都是非常重要的。

    后来宗喀巴大师就按文殊菩萨教他的方法专修。有一次他在梦中得到了佛护论师的加持。他醒了后再阅读佛护论师的论典,就证得了中观正见,中观正见就是师父今天跟我们讲的无我正见。

    中观正见是我们以后都要证得的,是趣往涅槃所必须经过的,没有中观正见就不能得到涅槃,这点非常重要。

 

【举喻引证】

    法师:今天早上我给师父复印证件,我到沙弥寮叫一个沙弥,当时他躺在床上休息。我说:“师父有个证件请你帮忙复印。”我刚说完“师父”两个字,他腾得一下就蹦起来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回答:对师父有信心。

    法师:实际上这说明了师父的功德。同是跟他说话,喊他的名字和喊师父的名字是两回事,一是师父功德的展现,二是他对师父功德的认知。他的内心本来对师父的功德有一个认知,再喊师父的名字,他内心中马上就相应了。功德就是这样,像佛陀到哪里都有这么多人去礼拜。佛也没有说“你一定要拜我”,你为什么要拜他呢?这都是过去的因缘,佛曾经舍头目脑髓,帮助过我们。不然明天随便拉一个游客到大殿上让他去拜,他不会拜的,他还会骂你。这就是因和果的关系,说明了佛陀过去曾舍头目脑髓帮助过我们。虽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塑像法身,不是肉身现在眼前,但是他有恩于我们,所以我们看见佛还是想去礼拜他,实际上他是一直在摄受我们,这个力量非常强大。

    另一方面说到信心的问题,有信心的人是什么样的相状,刚才萎靡不振在床上躺着,一听到“师父”两个字腾一下的坐起来,马上跑过去,很快印好回来。可能他在路上还想着怎么开门、开机、复印……把一切都想好了,不然也不会这么快。他给我们示现了什么是信心。

法师问:“大家知道今天要研讨的是什么了吗?”

    回答:信心、树立信心。

    法师:刚刚我们讲的祖师的这些成就,其实就是我们的目标了,短信内容是“究竟为了什么而学佛?”实际后面还有一句“也就难讲了”。师父给我们开示“不忘涅槃”,要真正得到涅槃要有无我正见。(大家讨论“究竟为了什么而学佛?”)

 

【同学反馈】离苦得乐、涅槃;吃饱穿暖,逃避世间的苦;断烦恼和习气;不愿意和别人争名夺利;怕堕落、为了责任。

【法师总摄】究竟来说是为了成佛,为了究竟的离苦得乐。大家都确认了成佛可以究竟离苦得乐,历代的祖师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大家在平时做事时是否都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如吃饱穿暖、怕堕落、为了责任,这其实都是本性里发出来的离苦得乐的需求,只是这个离苦得乐不圆满,不是我们究竟要得到哪一个果,本性里面也是要得到这个东西,但是你用的方法对吗?比如说,我来山上是为了吃饱穿暖,逃避山下工作的压力、工作的苦,这个想法是不对的。这反而是离乐得苦,会越搞越苦,把自己的福报消完就下山了。(众笑)

    福报不够就会出现种种障碍。所以一开始必须建立起这个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南山律在家备览》里面谈到过这个问题。“沙弥建位,出俗之始,创染玄籍,标心处远…”。就是说要改头换面,就要树立一个的远大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要解脱成佛,为了度众生的目标。这个是要时时提起,不然就是像师父讲的“为了什么学佛,也很难讲了”,只是觉得到了这个山上还可以,晃晃悠悠的有时还常常偷个懒,到点吃饭睡觉,也没有理想和追求了,就会有这个非常麻烦的问题,所以必须经常策励自己。就像南山三大部《行事钞》里面谈到的出家以信智为本:“然信为道源功德之母,智是出世解脱之因。夫出家者.必先此二,如来晓此。徒自剃著,内心无道,外仪无法,纵放愚情,还同秽俗,所以入法至于皓首,触事面墙者,良由自无奉信圣智无因而生,但务养身宁知出要胜业。”所以刚开始时必须要建立起来,第一是信,信为能入;第二是智,智为能度,智才能解脱轮回成佛,才能使我们的目标达成,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要把这两点树立起来。

    究竟为了什么而学佛?如《现观庄严论》里说: “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为了成佛,利益众生,这个终极目标要树立起来。 

 

本课程为僧团沙弥的课堂笔记系列,相关链接如下:

090215丙班课堂笔记

090201丙班课堂笔记

090130丙班课堂笔记

090117丙班课堂笔记(上篇)

090117丙班课堂笔记(下篇) 

090116丙班课堂笔记

090112丙班课堂笔记(下篇)

090112丙班课堂笔记(上篇)

090103丙班课堂笔记

081228丙班课堂笔记

081227丙班课堂笔记

081220丙班课堂笔记

081219丙班课堂笔记

081129丙班课堂笔记

081128丙班课堂笔记

081127丙班课堂笔记

081122丙班课堂笔记

081121丙班课堂笔记

081114丙班课堂笔记

081108丙班课堂笔记

081107丙班课堂笔记

081011丙班课堂笔记 (下篇)

081006丙班课堂笔记(上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