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如火如荼的课改到底应该关注什么?
就课堂改革而言,大多数人或许主张新课堂应更加关注生命体验,关注动态生成,关注形神融合。就我个人来讲,如果仅指课堂的技术和操作层面,我会把2010年叫做“课改模式年”。
我本人预测,在整年内,全国各地基础教育嗅觉灵敏的各类学校,会一哄而上模仿杜郎口或者“像杜郎口那样”,开始新一轮的愿意巨大、影响深远的竞相“逐模”。模式一词,将会成为2010年中国课改的流行语。
与模式相关的则是,学校开始着力研究课堂流程、环节操作,进而探讨评价方式、管理机制的形成变革,追求课堂效益、改变课堂状态、强调小组学习将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旋律”。
而单从职业的角度,我个人化的关注可能更侧重的是“假模式”现象、“伪课改”问题,与此关联的则是防止某些借课改炒作的倾向,更要防止课改“异化”成为某些人的形象工程和为了课改而“乱改”的现象。
我还预言,对于某些课改较为成功的学校,有可能会由最初的“被质疑”、被嘲讽、被奚落,迎来自身境遇的大转变甚至被热捧,自身地位发生显著的变化,借此成为更具影响力的“新名校”,一批教师会脱颖而出成为课改“新名师”。
伴随着新名校和新名师的诞生,将共同发挥另一种更具价值的效应。乐观的说,甚至会引发其所在区域的课改“地震”,“课改”一词因之会成为凝聚情感的一个特殊词汇,让很多人绕不开、躲不过,爱怕交集。
2010年,单个的课改典型学校很难再夺人眼球。整个教育改革的关注中心,会由对一所或一学段的关注,变成对区域课改典型经验的呼唤和期待,像安阳殷都区、沧州运河区这样的区域课改典型会成为关注的焦点。但单所课改名校在其中会发挥更大的引领力,如杜郎口、兖州一中、昌乐二中、天卉中学、派尼学校等,除这些学校之外,另外会有一大批课改示范校,割据“山头”,破空而出,精彩纷呈、特色鲜明、各领风骚。中国课改名校的好日子真的来了。
而针对于学界,我不敢预言,只是凭直觉猜测,学界会进一步关注“田野研究”,也可以称为学界集体的“行动研究”,一大批风格迥异,指导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研究成果将以学人专著的形式被直接注入一线,学术成果的“实践类”倾向将不可回避,一大批“新学人”将接受一线欢呼。而理论性较强的理论成果受到冷遇,一批空谈类专家会被逐出市场。一大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的校长成为一线“新宠”,如崔其升、杜金山、赵丰平等。
因为关注点发生的变化,媒体和培训市场将随之作出强烈反应。一批旧式培训机构会遭遇危机,而媒体同样会发生办刊“变身”,专业化报道、深度报道、参与式报道将成为媒体人的“新词”!因怀有某种顾忌,对这两项不再展开论述。
总之,2010年,将会是中国教育的课改年,课改名校的幸福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