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栏]发展学生

(2010-01-13 13:18:43)
标签:

教育

分类: 专栏文章

 其实,这篇文章应属用不着刻意去写的。谁不知道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是为了学生的能力服务?教育界整天在喊这样的口号,“以人为本”,这个“人”当然是“学生”,而这个“本”呢?本,是什么?是能力和发展。

一切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都应该落脚在“本”上,而不是“本本”上。本和本本是两回事。“本本”上的是停留在纸上的,是说说拿来应付的。说给谁?说给家长,说给领导,而至于“本外”的,则又当是另一回事。不是有人言之凿凿地说,千改万改,考上大学才是真理吗?似乎,考大学才算是最正宗的“发展学生”了。为了这个“发展学生”,表面一套、阳奉阴违、弄虚作假、顶风作案的种种勾当甚至会被人解读成教育英雄的壮举。今天,还有多少校长在做“地下党”,为了这样一个“变态”的发展而“打游击”?呜呼,教育之殇,仍在“观念”。

我千百次地在想,近些年疯了似地扩招,抓壮丁一样地把孩子们“圈”进教室里,和把羊儿赶进圈里到底有多大不同?关于散养与圈养,不在本文探讨之列。正如争论教的法子与学的法子,争了几十年,到现在不是还有人主张教师就得多教多讲吗,什么朝代都有一批“蜿蜒人”。有人热衷于抬杠,你要说东,他就偏给你说西,坦白地说,有些杠属于真理越辩越明,而有些杠,则是立足点和眼界不同,不属于一个话语体系,当然更不同于一个价值或道德体系,甚至不属于一个时代,典型的关公战秦琼,玩的就是无厘头。但界定什么是“发展”可不是无厘头,这事责任重大,重大到人人都会说“孩子大于天”,重大到这个民族的发展还指望着孩子们呢,不清楚什么是发展而妄论发展,这教育的无知和拙劣也太过份了吧,要不怎么会越“发展”越畸形,越折腾越偏离教育的本质呢,我是想这样表述我的看法,今天被很多人挂在嘴边上的发展,本质上正是折腾,瞎折腾。再苦不能苦孩子?即便有这样善意的愿望,可倾巢之下岂有完卵?今天中国教育的最大“功德”,恐怕正表现在能让中国的孩子无一幸免吧。你可以批评我是信口雌黄,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不可能“很中国”,至于有没有注水不好说,但统计里说,中国儿童的创造力位列全世界倒数第五。这个数字让我很万念俱焚,我觉得中国的孩子真是完蛋了,他们未来的人生可能会因为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而变得糟糕透顶。如果生活在一个绝对封闭的环境里还没什么,反正都是些跛子和矮子什么的,问题是他们未来的对手可能是日本人、美国人、地球人乃至于外星人,那与这样的对手遭遇则很容易让我们看清楚结局,叫不战自败,叫落花流水。如果真的是这样的结果,今天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孩子是被中国的教育打败的?“被打败”正在我们的校园里日趋发生着。

我很想装着忧国忧民的样子说一声,发展孩子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不管是从现世的功利角度还是从之于“人”的“可持续性”,我们都应该研究发展。研究发展其实就是研究儿童的主体性。研究主体性就是正视儿童的终身发展。好像很拗口,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研究儿童的主体性,就是要解决教育的“认识论”,即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创造性。有了创造性,便意味着可以完成对现实的超越,也意味着对这么多年奉行的传统教育的超越,这就是教育的“质变”,这个词代言的是“突破、革新、进步”。当然,从纯粹课改的角度讲,对学生创造性发展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对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说起来,很显得拗口,我实在是不擅长谈“学术”。但有这样一条线却是始终要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的,那就是发展=自主+主动+创造,缺一不可。你看,我这不是犯了“本本”的错误?而要想规避这样的错误,那就应该行动起来。如何动?还“权”嘛。还权还可以这样说,“做自己的主人”,拒绝任何人任何好心的替代和包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