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栏]教育的“泛爱”

(2009-07-25 11:12:15)
标签:

教育

分类: 专栏文章

[专栏]教育的“泛爱”

从校园“出发”的教育成了一个迷了路的孩子。这些可怜的孩子呀,他们正遭受着一场名之曰“爱”的无情洗劫。爱孩子,我们爱孩子,当爱成为最理直气壮的理由时,一切的劫杀骤然之间就变得光明磊落了。

我们爱孩子,会准许含苞待放的花朵凋零成满地落红?爱孩子,我们会忍心让孩子在痛苦的学习中挣扎,那满眼的哀怨不是谴责?爱孩子,我们会装聋作哑无视孩子的声声呼救、阵阵呐喊?爱孩子,我们明明知道教育患了疾病,却又故意拖延着不去救治?

当爱被一种成人化的功利私欲所占领时,爱就明目张胆地转化成为另一种光天化日之下的施暴。正确的爱,可能比任何教育智慧更有功德。遗憾的是,我们至今仍有那么多的“胡作非为”,都在“冒用”着爱的名义。

我们迟迟不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是怕孩子学不会,因为我们爱孩子;我们一次次用语言瞄准孩子的心灵“施暴”,是怕学生改不了,因为我们爱孩子;我们每天布置大量的作业,逼迫孩子写到子夜,是怕学生记不住,因为我们爱孩子;我们凡事都替代学生,用自己所谓的经验省略了学生必须的经历,是怕学生跌跟头,因为我们爱孩子;我们不敢组织踏青、秋游、冬天滑冰,是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因为我们爱孩子……

我们可以把毫无用处的知识强塞到孩子脑袋里,把机械、死板的“标准化”刻在孩子的骨头上,我们可以把孩子囚禁在各色各样的笼子里,让孩子们言谈举止都像一个训练有素的“老兵”……一切都因为我们爱孩子。

当因为爱孩子而强行剥夺了他们的童年、青春时,当教育在孩子们的心灵上刻下阴影时,当知识被验证却不能为孩子们今后的发展带来益处时,那么教育必须要经受无可逃遁的拷问:是精神的成长和情感的陶冶更重要,还是把孩子当成物化的学习机器,夜以继日地灌输知识技能更重要?如果是前者,那教育和给与孩子的学习生活就应该是完整的、自由的,而不是片面的、破碎的、被动的;如果是后者,那结果必然是“人”的消失,激情和创造的消失带来的是幸福和快乐的陨落,岂不意味着生命的消失!教育一旦变成丧失了生命的荒岗烂滩,其展示的不是育人的功德,而是陈列杀人的功能。

真正的爱孩子,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给他们时间和机会,千方百计去维护他们的权益、权利,纵然在我们眼里全是“错的”,也应该尊重他们的错误;让他们完全自主地决定自己今后的方向,纵然是“失败”,也应该接受这样的失败。真正的爱孩子,就要把校园、教室和学习交还给他们,让学习成为他们个人的生活、成长的需要和生命意义的来源。真正的爱孩子,就尽可能减少“好心”的干预,以发自内心的真爱,叩击孩子的心灵之门,让他们生出浑身的“本事”,能呼风唤雨。真正的爱孩子,就要懂得爱的真谛是什么,少一点心计,多一点真诚;少一些责苛,所一些激励;少一点小我,多一点无私。

教育没有爱肯定不行,一旦多得过火,也是灾难。当下教育的很多问题,是“爱多”的问题,少一点“爱”,克制一下自己,或许是解决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