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栏】如何“减负”

(2009-06-22 13:19:58)
标签:

教育

分类: 专栏文章

如今的学业减负怎么和女孩子的“减肥”差不多呢?抓的紧些就有效,可稍一放松就又弹回去了。

这样的事实一方面说明减负之难,要保持“苗条曼妙”,看来尚需要强度和力度,抓住了不放松,不给“赘肉”乘虚而入的时机,可能是安天下的妙计。纵然如是,老虎还有打盹时,这“强度”一不小心打了个盹,糟了,“弹回来”了。

一个弹回来就全部弹回来,为啥?多米诺效应呗,道理很简单,不弹回来就吃亏。这办学可比拼的是“升学率”。升学率=高水平,高水平又等于啥?相信那些弹回来,且埋头享用“饕餮”大餐的,都心知肚明得很。却又要装出一副“被强迫”的无辜样,口口声声地说是家长逼的,试问,我们今天的学校什么时候又变成了“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了,假如家长能逼着“饕餮”,那比贫下中农更强势的“政策和大势”,又为什么却逼不动学校减肥?是厚此薄彼还是使手腕,不言自明。

学校之所以与政策打游击,一味留恋于时间的饕餮里,当是尝到了甜头所致。这甜头是什么?“天才是99%的勤奋”。谁愿意丢弃了“法宝”呢?这法宝分明是“减负”的死敌,减负让某些人恨之入骨。

我们太迷信时间加汗水这个法宝了。我们以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唯有头悬梁锥刺股,面壁把“牢房”坐穿,才能体现出办学水平。我们以为新课改只是茶余饭后的闲情消遣,而要吃饱肚子,还得偷偷地死揪时间,“马无夜草不肥”;我们以为新课改是用来装裱门脸的,而抓应试才是亘古的教育正途;我们以为有了升学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可我们忘了,有多少孩子考上了大学却输掉了一生;我们以为教育就是多做几道试题,而不去真究有多少的知识变成了精神发育中的养分;……

看来,这个“肥”还真是非减不可。减负它不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它体现出来的是“育人”还是“毁人”,是“草”和“苗”的问题,是新旧两种教育你死我活的博弈。试问,你究竟代表谁的利益?让“旧教育”占据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教育就没出息、没希望,也没有未来。因此,减与不减,是衡量尺度和判断标准。

必须减,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再不减就会“船翻舟覆”。我哪里是耸人听闻呢,现实里多少孩子,在眼巴巴地等着解放,这教育的“铁皮屋子”,禁闭着的不是成就,而是我们苦心制造的过失。还有比毁掉一批人更大的“过失”吗?这比火上房更加危机。我因而赞成用更强的力度抓减负,谁顶风作案,哪怕他拥有百般借口,也要坚决拿下,没有这样的“规”,就不会有素质教育的“圆”。

但减负的事仅仅靠重拳出击还不行,因为我们保不准拳头也有乏力的时候,减负重在“减”观念。忽视了这个“关键”而一味地靠“拳头”说事,则显得鲁莽和轻率。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引导校长们站得更高,要抬头看路,进而“仰望星空”。校长的境界不高,教育很难生出翅膀。

解决了观念问题,还应该解决接踵而来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保证减肥之后不影响“健康”,也就是我们说的“途径和方法”,只要找到不影响教学质量的秘诀,偷偷加班加点,这样的顶风作案岂不是吃饱了找事?

而途径和方法是什么?当然是“高效课堂”。有了高效课堂做支撑,才能真正摆脱时间对教学的束缚,把学生从无边无际的“题海”里解救出来,实现真正的“育人”与“教书”的统一。事实证明,所有推广高效课堂教学的学校,基本不存在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而恰恰是那些奉传统课堂教学为至宝的学校,值得警惕。高效课堂是通过“减负”的高速公路,这就是我对减负的意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碎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