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骑马看教育
(2008-07-04 14:43:28)
标签:
校园 |
分类: 专栏文章 |
名师已堕落为课改的阻碍
某些名师是靠什么成名的?恐怕连名师们自己都承认“名师”一般都“擅讲”吧,不讲怎么成的名师?我不该奚落名师擅讲,或者一味武断地拒绝名师讲,不讲还叫老师吗?传统课堂考核的就是一个字——讲!是否名师,看的是嘴皮子功夫——讲得咋样。
可什么时候我们想起来问问学生,“讲得好”等于“学得好”吗?到底在课堂上是“讲服务于学”还是“学服务于讲”?谁才是课堂上的“主体”?!
新课改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不好办了,区区45分钟,既要让名师们过足“嘴瘾”,又要考虑到课堂效益。你一定以为我表述有破绽,讲就影响课堂效益吗?我只重事实,你去我们的课堂里转一转,你看有几位学生在专心听课,可我们的老师兀自在讲!“鸠占鹊巢”的悲剧有谁不懂?!
我们真的要清楚,教师不是说书“艺人”,杜威说教师是“引路人”,可某些名师就甘愿“堕落”为艺人,不是“艺人”怎么口口声声的“课堂艺术”,其实所谓“艺术”,只不过是作为讲下去的幌子,给受尽轻薄的学生“自主”找点堂皇的借口而已。
中国的名师们都是在传统课堂上舌绽莲花“艺”出来的,这样一路艺下去的结果是在逐渐消弱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后,进一步培植了“应试”的温床,而被应试教育肆虐的当下教育早就“一地鸡毛”,教师因习惯于霸占课堂,而致使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力的严重退化,不得不被动依赖于教师的知识传授,不应试再别无选择,这样耸人听闻的现实,姑且不说是名师擅讲出来的后果,难道名师们不该反省一下其中的责任吗?
通俗一点说,教师的“讲”应该是登山的“拐杖”,尽管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讲”服务于“学”不会有人不同意吧,所以无论是不是名师,都应该从学生“学”来评价“讲”的价值和意义。假如为了满足“讲”而让学生做自己的陪衬,那“讲”无疑是自私的,是害人的。
其实我不是轻薄教师的“艺术”,我以为真正的“艺术”应该体现在学的学上,能让“每一位”学生,无论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都能体现出“学习的狂欢”,体会出学习的快乐,这才是教师的课堂艺术,这样的艺术一路“艺”下去,就会引领我们的教育走进充满希望的光明了,通过学生的成长展现出教师的价值!
当然,谁都不愿意被“革命”,不是有人说课改无异于剪辫子和放大脚吗,改变教师的观念比发明原子弹不易,但正因为难才变得有价值,不改变传统课堂观念,我们的教育就没有希望,因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民众,所以教师的观念决定了一切的未来和未来的一切!
当然,传统课堂培育起来的名师,的确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发挥过积极重要的作用,现在,时代同样需要他们去影响和引领广大一线教师改变教育观念,真正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顺应“大势”,积极学习,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课改的理念精髓。假如一味固守所谓的“经验”,而拒绝教育的变革,那这样的教师便堕落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