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栏]要学会“有出息”

(2008-06-12 13:35:50)
标签:

专家

专门

捣蛋的家伙

教育

分类: 专栏文章

 办学要学会“有出息”

 受想成“名校”的欲望蛊惑,有些人不惜前倨后恭地惟书本、拜专家,实在无计可施干脆赤膊上证,关起门来搞发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捣鼓”出一套非驴非马的“鬼谷子”理论,急火火刷满校园的大小墙头,再适当花些小钱,经当地社会媒体聒噪吹嘘,或者舍得破费邀请几个白毛发的专家,冠名搞一次什么研讨,便立马成了名校,走起路来挺胸凸肚,自己从此果真名校长“范儿”。

可到头来呢?赵本山说“涛声依旧”。纵览五四以来的中国教育,一个极端的现实是,我们并未见出比前人的高明,某种程度上,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倒退,比如大江南北意兴阑珊的搞“应试”,这“科举”得来的“名校”不是教育的“怪胎”又是什么呢?!

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是误入歧途!

指望一批“怪胎”来改变中国教育?你脑子没病吧。

是什么“毒素攻心”而让某些学校甘于沉沦?当然,我们不该一味埋汰“专家”,也不该一味数落某些“名校”,这颇有点“周瑜的板子”味道,但真正的专家应该学做“袁隆平”,住进“田地”搞科研,而真正的名校应该是灯塔、航标、播种机,是照射、指引、回家路,我们同时还应时刻保持绝对的清醒,办学不止是为了“成名”,要立志创办“有出息”的教育,就得走出第一步——“排毒”。

学校要从“名利场”里脱身出来,名校的价值应该“首先”“名”在善于从当下的问题里突围,它代表一个时代教育发展的境界和高度,它还应该“名”在以自己的“金手指”,指引大多数学校一条正确的“途径”,力求带动大多数学校寻找到办学突破,并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好自己的“行动解读”。

 学校要从“理念”的泥沼里拔出来脚来,“问题”才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对于当下一线教育,应该排除“专家”的干扰,专家的价值和生命力体现在对教育教学行为的指导上,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对“专家”充满了太多的瑰丽期待,我们太善良地单纯指望他们去解决一切问题,到头来却被仍然无法改变的中国教育现实所“背弃”,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某些“理念”一旦不具备指导性,便堕落为虚妄,沉浸在这样的“理念”里多久,便“中毒”多深。

立志做有出息的教育还要走好第二步——我们要有这样的姿态——“弯下腰”来“俯视大地”,然后试着用“双脚行走”。

 “弯下腰”是为了寻找和发现“现实问题”;“俯视大地”是为了看清楚问题所在——我们的问题早就俯拾皆是,却又为什么视而不见?比如课堂上学生严重的精力流失、极度低迷的学习状态;比如我们太迷信于以所谓的“经验”去刻板地处理“学生工作”,而殊不知经验原本是主张“在经历中体验”;比如我们总把“读书”当成办学的特色,却忽视阅读大自然,阅读人生这本无字大书……“双脚行走”是为了体现实践的价值。

其实,拨开众多的纷扰,教育的诸多问题没那么复杂,不就集中在“课堂”与“学生”上吗?而“核心”又可归纳于教师的观念问题,有什么样的“观念”便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便有什么样的国民,揪住了“观念”,也就抓住了教育的“七寸”。揪住“七寸”去研究去行动,入骨入肉入神经,这样的教育想不“突破”都难,你说是不? ——这是做有出息的教育的第三步——抓关键部位。

“揪住教育的七寸”,让教育回归到正途上来,致力于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让每一个学生呈现出“生命的狂欢”,难道不是办学的一个很不错的思路?选择这样的思路吧,既然决定要选择,学校就要摆脱名利,敢于对很多东西说声再见,更要敢于排除“体内的毒素”,向虚妄的理念道一声:沙油娜拉。

再次声明,学校要有出息,并非不需要讨教专家和书本,而最该“弯下腰来——俯视大地——用脚走路”,唯有让理念从飞翔的空中落地,转化为“细节”和“规则”,教育才会因为体现出“生命力”而产生价值,假如你做不到这一点,干脆屏蔽一且的妄念,只做“埋头实践的教育”,因为你要知道某些东西,都是一帮家伙关上门空想出来,又以名校为诱饵用来忽悠人上钩的,背后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在“磨推鬼”,一直把你推向了歧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