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炳亭
李炳亭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336
  • 关注人气:30,2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栏]骑马看教育

(2008-06-08 14:18:07)
标签:

教育

分类: 专栏文章

从三个关键词里寻找突破

 

寻找学校突破。这几乎是所有校长穷思不解的难题,为了寻找“出口”而搬书本、找专家,甚至有些人受某种“点化”,关起门来“发明”一套教育理论,可殊不知今天的教育迫切需要的是如何从飞翔的“空中”解决“落地”的问题,单纯靠发明几句“理念”而升腾为“名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教育需要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对一线教育而言,“问题才是课题”。那么“现实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又有那些现实的问题需要我们做出自己的“行动解读”呢。

笔者以为,今天的学校需要“揪紧”以下三个关键词,从中寻找办学的突破:

第一是“素质教育”: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素质”是什么,按照一般的解释,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当然,还可加上“学会做人”,但在学习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按照杜威的说法,叫“在经历中学会体验”,因此笔者以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素质”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仅孕育于“智育”,孕育于“德育”,也蕴含于“体、美、劳”,孕育于学生生活和成长的每一处细节和事件里,学习能力不仅体现为自身的“优秀”,也代表着通过合作和协作,促进他人和集体的“共同”成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是当今办学的第一个突破口。

第二,要围绕“新课改”做出自己的“行动阐释”。一个现实的观点是教育应该学习“袁隆平”,既有自己的主张见解又要注重“科学试验”,重视来自自己 “试验田”里的数据和依据。早在很多年前, 叶澜教授就说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散发生命的活力类似的话,叶老穷尽一生在全国做自己的“试验田”,意义恰在于她的“行动求证”上,今天的杜郎口经验,其实就是实践了“新课改”的理念,并通过具有鲜明杜郎口特色的行动,践行和拓展了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是“酵母”,它对于学校的意义在于“课堂的创新与生成”上。

第三,从“解放学生”入手。我们应明白,校园里唯一的“主角”是学生。因而要从学习生活等时空和细节上斩断束缚学生大脑和手脚的锁链,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在今天看来依然鲜如新知,让校园成为学生“生命的狂欢”,唯此才真正“人”的存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