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专栏文章 |
55条班规的启发
我们习惯于对学生的行为说一个“不”字,而疏于告诉学生那些为什么不可为,我们热衷于将一款款的“大道理”张贴在班级的墙壁上,而不愿意让学生能够通过逐条对临,以此轻易确认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规定”;我们无法发挥班规的力量,源自我们从来不重视班规,并且十有八九的班规代表着的仅是“教师意志”,它因而失去了“班级法律”本身的尊重和合法性,多了“欺骗”甚至是“奴役”的色彩。
假如有这样的“班规”,明确“班规1、如果有人在讲话,不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都不应随意插话打断,眼睛要一直注视着讲话的人;如果又有别人讲话,应该把身体转过去,正对着那个人”;再如“班规8、不要咂嘴、发啧啧声、转眼珠,或做出对他们不敬的手势”……这样的班规能改善学生的行为举止、提高修养并且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吗?
克拉克先生告诉了我们答案,他以自己的实践,写就了“55条班规”的神奇,他说,“只有当学生以礼相待,学习才会在课堂上发生。”
与艾斯奎斯一样,克拉克也是个专对“困难学生”感兴趣的老师。他每到一处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明确要求”,“越是明确具体,收到的效果越好”。
克拉克曾经在纽约接任过一个“全美30年最糟糕的班”,他依然是先从班规开始,当然转变不可能一夜间完成,到了第一学年的11月,孩子们开始转变了,他们开始遵守“规则”,成为全校讲文明、懂礼貌、表现最好的班,以至于很多家长也向他要那些神奇的班规。
当然克拉克是个“固执”的人,他仗着让自己赖以成名的55条“一成不变的班规”走遍天下,在他的“规”里,有相当一部分与其说是课堂行为规范,不如说是社会和道德规范,比如规则26条规定:不应该在食堂占座。如果有人想坐下,应该让他坐下。一所学校应该像一个大家庭,大家以礼相待。他说,能让每一个让过充实的生活、尊重他人且乐于助人,即便是“一成不变”又有什么不好?
有人质疑克拉克,这么多的规定是否能为学生所熟记,克拉克说,你应该在开学第一天来看我的学生,开始他们也不理解,但一个月之后,学生就会说:“我们喜欢有55条规则,因为我们明确知道了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果不遵守则会有什么后果”。
有人借用了克拉克的“55条”,给克拉克留言说,“我照着做了一年,学生的考试分数从来没这么高过。这些规则给我的课堂和教学带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克拉克说,恰当的行为举止与礼仪修养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当孩子们变成了一家人——大家相互尊重,以礼相待,相互支持,学习才会在教室里发生。
“我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家。这样所有的人都要对每一个人的成功负责,我们总是相互提携。教室里每天都充满着鼓励和激情,当孩子们处在这样的氛围里,他们就会更加努力学习,他们的学习成果就会体现在分数上。”
教室里每个人都“以礼相待”,教室时时刻刻都充满“鼓励和激情”,这就是克拉克带给我们的巨大启发,同样这也是克拉克教给我们的制定班规的最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