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栏】骑马看教育

(2008-06-06 10:17:54)
标签:

我的专项思考

教育

分类: 专栏文章

         杜郎口是传统教学与高效教学的“分水岭”

杜郎口在困境之中的揭竿而起,给与我们试图谋求办学质量提升的人最大的启发,恐怕首先在于课堂教学的主动求变!

假如我们笼统地把杜郎口出现之前的课堂叫“传统课堂”的话,那么杜郎口的课堂应该叫高效课堂。这样貌似对杜郎口“拔高”的说法,似乎犯了某些忌讳,然而我们又怎能因此刻意回避我们的课堂病态呢。

且让我们来概括一下课堂的病症。

“乱”:教师在课堂上游离“学习目标”,信马由缰,甚至胡言乱语。需要说明的是,传统课堂重视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目标”,而高效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目标”,高效课堂主张教师应一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主线组织学生学习,“教学”二字侧重于“教”学生“学”,而“学”则体现为“自学”、“对学”、“群学”的方式。

“紧”:教师在课堂上紧紧揪住45分钟不放手,唯恐学生随便发言而影响所谓的“教学进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成为教师“表演课堂”上的一出“皮影戏”里面的“线头”或者“道具”,即便是让学生发言,也成为流于某种形式的“恩赐”,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呈现为学习状态的极度低迷,精力流失现象严重。

“套”:教师习惯于把结论和“标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完全忽视了“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体会快乐”这样的学习过程,牢牢地把学生的“思维”囚禁在起来,使学生沦落为单纯知识的储存器。

而高效课堂有三个关键词。

“盯”:教师在课堂上,应盯紧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放松。目标是课堂学习的方向盘和线路图。学习目标既是“起点”,也是“目的”。

“观”:教师应关注和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生成的过程。当然高效课堂并不是一味拒绝教师的“讲”,而是鼓励教师把精力用在学生的“学”上,主张引导“每一个”学生把兴趣用在“学”上,学进来并且学会。

“跟”:教师要跟踪课堂效果的反馈和测评,高效课堂最关键的就是抓“落实”,但又不同于“唯知识”的应试课堂教学,主张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进步中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