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师:
刚写了一段话,不知道什么原因,失踪了,只得重新再写。
我赞成您说的,第一要符合满足学生的需要,第二才是符合高考的需要。说实在的,应试教育真的是过街老鼠,不打就会祸国殃民!教育已到了必须改的地步了!
但问题是,假如教育首先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无疑是对时下教育的一场“颠覆”,弯子拐得过陡,我隐隐有“翻车”的担心。搞不好,“素质”上去了,升学下来了,老百姓会骂街的。
素质教育并不反对升学,张厅长在他的“调研”里有四个不反对,我以为说得很好,但问题是,假如把素质教育和升学率看成一对矛盾时,我们的校长有能力选择最佳途径吗?
其实,我一直主张素质教育应该从“高效课堂”入手,假如没有高效课堂支撑,而大量把时间还给学生,势必自然地影响升学,学校只所以死揪应试不放,其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课堂低效才“无能”地奉行时间加汗水这一“法宝”的!抓课堂高效的唯一目的就是把孩子们从“题海”里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去实践、去听风、去看月,去读书,去触摸四季。没有高效课堂作支撑去发展所谓素质,只会让校长变相挤压学生时间或者无限加大作业量,“减了时间的肥”与“增了作业的重”,那样学生玩而不敢尽兴,学却又没有时间,只得加倍牺牲休息,岂不是更大的悲剧?!
现在,在素质教育这一问题上我们都没疑义,都支持山东的这场“运动”,我们现在要探讨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切入并且寻找突破,我的建议是“以高效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才能真正有“时间”去发展学生的“素质”!
我愿意进行这样有价值的交流。
孩子是我们的良知,教育是我们共同的情怀!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