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来去《时代周刊》的网站是为了看关于麦克尔杰克逊的专题,结果在那里还看到了另外一篇文章。它的题目翻译过来就是《欺骗2.0:新的无线应用助长婚外情》。
文章提到一家网站(为了不继续助纣为虐我暂且忽略其名),可以通过黑莓和iPhone等无线终端为用户提供以婚外情为主要动机的交友服务。据称这家网站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400万人,仅仅在过去一个月中就有将近70万人(其中超过90%的男性用户和超过60%的女性用户都是已婚或者有固定伴侣)使用过该网站提供的服务。
有人指责这家网站以及其它类似的网站正在给一向为主流价值观所不齿的婚外情披上一层合理甚至时尚的外衣。批评家认为:“这种建立在被粉碎的心、被毁灭的婚姻和被伤害的家庭的基础上的商业是对背叛婚姻的再包装,它们让错误的选择、背弃的承诺和空洞的信仰看起来几乎成为可以在酒会上轻松谈论的有趣而时尚的话题。”
对此,这家网站的创始人当然不能同意。他的推托很是信手拈来:“我们只是一个平台。没有任何一家网站或者30秒的广告能够教唆人们去欺骗。人们发生婚外情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发生了问题。”
在中国,这类网站早不是什么新鲜事。我倒是觉得其背后揭示的问题更有意思: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网络和无线应用领域的进步)使得我们在满足各种形形色色的需求方面拥有了更多的工具和可能,而对每一种需求的满足都可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商业价值。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人类各种需求可以被随时随地方便地满足的“泛满足”时代。接下来的问题是,在这个“泛满足”时代,我们本已脆弱的核心价值观会因为打破起来更加“方便”而更快地走向虚无和空洞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另外两点:
l
l
当然,我前面提到的那家网站的创始人也许并不一定以成为参天大树和百年老店为人生目标。人各有志,那我们就祝他一路走好。
他甚至为自己的公司辩解说:“人类的天性就不是单一伴侣的。”不过,当记者问他如果他的老婆也使用他的网站交友以跨越他这个“单一伴侣”的话他会作何感想,他倒还不算过于虚伪地承认:“那我会崩溃的”。
看来我们只有再次祝他“好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