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影集团的A股上市已经重新启动。如果我们假设中影集团明年完成上市,当年税后利润能够达到2-3亿元的水平,按照30-35倍的IPO市盈率计算,那么中影的市值将可能达到60-100亿,发行25%,则中影可以从股市上拿回15-25亿元。
另据媒体报道,民营电影制作的领军公司华谊兄弟也已经开始了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一切顺利,这家公司也将很有可能从资本市场上拿回5-8亿元。
与此同时,中影-IDG电影基金、亚洲电影基金、A3基金等几个拥有国际背景的电影投资基金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现在这个时机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它们携带的资金总量将达到20亿元。这还不算中国领先的民营影视公司(包括院线公司)最近一年内完成的或者正在进行中的总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私募融资以及国内外商业银行提供的数以亿计的电影贷款。因此,如果拿2008年同2006年相比,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将有至少50-60亿元的增量资金进入中国电影业。
假设每部国产片的平均制作成本为2000万元,那么这些资金将可以用来拍摄250-300部国产片,比2006年国产片总量还要多。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推算。事实上,这些资本不可能全部用于电影制作—中国的电影市场还没有那么大的容量。我认为这50-60亿元最有可能催生的结果是—
l
中国电影市场的国产片总量虽然将大体上保持不变,但是很有可能会呈现两极分化的葫芦形分布:制作预算超过1
亿元的电影数量将有所增加,更重要的是那些原来由一线导演、演员和制作班底参与的总投资额在1.5-3亿元之间的“大制作”电影将可能逐步升级为单片3-5亿元的“更大制作”;与此同时,制作预算低于20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也将比较容易获得投资方的青睐;而夹在中间的中型预算电影将可能面临比较严格的投资审查。
l
中国资金充沛的电影公司将有机会参与以中国人物或中国故事为背景的、主要面向海外市场兼顾国内市场的好莱坞电影制作。
l
国内领先的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会试图进入电影院线这个市场。电影院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件和房地产有关的事,在每个大中城市的市中心适合建电影院的地方并不多。因此,那些已经占据了黄金位置的独立影院将很有可能收到来自实力雄厚的电影公司的问询。
l
基于中国的国情,在一段时间内拥有比较大的制作量的影视公司应该还会选择利用手中的资金和制作平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艺人经纪业务,依靠重点投入的大戏打造更多一线和高二线的艺人。中国将很快出现拥有50-100名艺人、年收入超过2000万美元的经纪公司。
l
中国领先的影视公司(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将很有可能会把自己在整个娱乐产业链上全面铺开,做成集开发、投资、制作、发行、艺人经纪、院线运营和娱乐营销于一身的“加长版”大型影视公司。
在整个产业链更加成熟后,这些公司当然有可能选择出售“加长版”中的部分业务,但那可能是三、五年以后的事了。短期内,特别是在资金相对充沛的情况下,打着协同效应的旗号抻长而不是压缩产业链将更有可能成为近期中国一线影视公司发展的主旋律。
相关文章
《中国艺人经纪业将出现巨无霸》
《中国娱乐业春天里的整合躁动》
《中国明星们的收入是太高了吗》
《国内电视剧公司的四种选择》
《民营影视公司的2000万美元门槛》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几个判断》
《娱乐业未来三年会发生的几件事》
回到首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