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名师学校领导行政职务官本位 |
分类: 中国教育关键词 |
校长可不可以当名师?
教师节前夕,教育部评出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结果,100位获奖名师中,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的占到九成,不带任何“官职”的“纯”一线教师仅有10人左右。
有评论认为,此番统计,对于带“官”帽摘名师奖,当着“官”却照抢百姓饭碗之现象的严重,着实让人惊讶。其实,对于大多数“圈内人”,却不以为然。现实中,那些抢“官”登陆者,哪个不是“一旦得道,要啥有啥”?
问题在于:领导到底该不该当名师?什么样的领导可以当名师?
从身份上说,学校领导往往有教师资格,也有相应的教师职称,如果教学水平出色,确实有影响力,当然可以当名师。可是,我们考察现状,别说大学领导,就连中学小学的校级领导,很大一部分是不上讲台的。有人说,我们的校园已经越来越官本位化了,这并不假。大学领导不教书,可仍然具有教师的各种资格,现在上级要评名师,评名师的表格要从自己的手上往下发给老师,他哪里舍得?先自己上了再说!
说起来,对于那些照样在一线岗位上与普通老师一起摸爬滚打的领导,想参与评名师之类,是完全可以的,只要的业务过硬,影响力足够,但不能享受特权。但是,如果做具体的调查,我们很可能发现,有许许多多的学校领导,他们实际上从来不上课,更实际一点说,他们是不会上课。有个别的,曾经也是普通老师,但现在从事行政多年,教师工作早已生疏,他们其实只能说是混在教师队伍中的“官”,但现在的事实是“十个名师九个官”。
当然,也有不少学校领导,他们曾经是实打实的名师,在队伍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只是现在不上讲台了,对于这样的领导,我以为也还是不要参评名师的好,你大可以去参评名校长之类。
我个人以为,十个名师一个“官”,才是正常和健康的。之所以出现相反的情况,原因在于我们的学校领导可能有点贪、有点私、有点专权、有点不体恤下情、有点好大喜功,我们的老师则有点麻木、有点盲从。总之是社会风气不正,官权太受崇拜,而且缺乏监督。这不是单单评名师、评先进的问题,出了教育领域,也是这般如此。
我有个朋友说,他所在的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着一个做法——校级领导不能评市级以上的先进。结果,他这个学校的领导常常在各种晋级中被刷下来,原因是没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我想,像这样硬性规定领导不能评先进,可能并不是太合理,但其倡导的尊重一线,鼓励基层的精神,却是应该宏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