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考定终生”不应匆忙进行(中国教育关键词之156
(2009-05-07 06:52:28)
标签:
高考制度合格性测试多考定终生教育 |
分类: 中国教育关键词 |
“多考定终生”不应匆忙进行
近来,大家对“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颇有微词,于是设想出了种种“多考定终生”的办法,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颇为热闹——
观点一:每年一次的夏季高考,太绝对化,造成了许多不公平,应该加上地位相等于夏季高考的春季高考,甚至还有秋季高考、冬季高考。
观点二:不考那么多次也行,但不能以最后一次的考试成绩给学生“定终生”,而应该让学生在高一、高二、高三的三年时间内进行多次的学业考试,这些考试成绩可以并入最后高考录取成绩中。
观点三:把最后一次高考成绩的决定作用降到百分之六十左右,另百分之四十给教师的平常测试、学业等级平定和综合素质评价等。
观点四:在高一、高二设多次的类似于当前“会考”的考试,让各个科目一科科地“会考”掉,高三后再进行汇总平均。
观点五:高中学校只负责学生学业的合格性测试,把高考工作推向社会,由社会机构来负责高校考核和录取工作。
观点六:高中毕业就考个语文、数学、英语,其它的由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要求自主命题、自主组织考试。
……
以上种种论议,是否正确严密我们姑且不说,但其心机颇费,用意良苦是可以肯定的。我以为,社会上由前些年爱抓住教育的局部问题和现象你争我议到现以开始讨论考试与评价这个教育的核心问题,应该说是全民教育素质的一大进步。但是,光这样讨论教育,还只是停留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层次,其结果或许可以治标,但绝不能治本,或者刚治了这个标又产生了新的标。
其实,之所以会产生以上种种旨在改变“一考定终生”的议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目前的高考在绝对中含有许多偶然性,对一些因偶然原因发挥失常的学生很不公平;二是目前的高考制度使学生负担过重,甚至严惩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民族前途。我对目前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这种制度下造成的教育弊病也是赞同的。目前的高考样式要不要改?当然要。“一考定终生”好不好?当然不好。这是事实。但是,是不是现在就可以开始实施以上多种多样的“多考定终生”的办法了呢?我认为为时尚早。
首先,我们还没有找到出现众多教育问题的源头和根本。许多人以为,出现教育问题,就要从教育上解决。其实不然。一棵树的树叶黄了,一定是树根出了问题,而树根出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土壤有问题,土壤有问题又可能与气候变化、周围的水系改变有关……目前的高考有问题,其原因不在高考本身,甚至不在教育本身,而在于社会,是社会对高考趋之若骛,是民众把高考当成了人生的唯一出路,而民众的态度又几乎完全是由社会就业形势决定的。如果再追究下去,民众的就业观当然又是由社会的就业体系决定,社会的就业体系又由全民(包括政策制定者)的文化意识积淀所决定……所以,要改变高考制度,首先要讨论社会文化、就业等等问题。
其次,我们还没有弱化“考”的意义和作用,我们的意识还是“考考考,选拔人才的法宝”。“一考定终生”和“多考定终生”,其出发点都是“考”,以为唯有“考”,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才能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再加上,这个“考”还要和“终生”联系起来,就不能不让家长、老师、社会高度关注,谁敢把终生当儿戏?于是,“考”字身上的负担绝对过重,你想给他“减负”,减得了吗?目前的“一考”已经让学生“负”不堪言了,如果“多考”,那要增加学生多少“负”?
第三,我们还没有建立起社会的诚信体系,全民族的诚信素养还很薄弱。为什么现在的高考会有那么多人拥护?有人说那是因为“目前的高考是人一生中可以遇到的唯一一件公正的可信的事”。很多人担心,现在的高考如果一改,已经形成的完善的防伪防假功能就会被破坏,新的腐败现象将蜂涌而来,于是造成更多的不公正、不公平,甚至有可能使那些所谓的名牌大学成为富人、贵人的专门子弟学校。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是可以想象和预见的。
因此,在很多教育周边事态没有改良和完善的情况下,就想冒然解决一项出了问题的但却是相对成熟的制度,是应该慎重的。当然,既然存在严重问题,目前的高考制度还是迫切需要改的,上面的种种议论也都有可借鉴的因素,只是希望为政者多加考察,反复研磨,制定出一项循序渐进的、高瞻远瞩的高考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