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松原高考舞弊事件要查处谁?(教育关键词之156)

(2009-06-19 21:51:59)
标签:

松原高考舞弊

儒学

老夫子

教育

分类: 中国教育关键词

    不少网友问我对松原高考舞弊事件怎么看?我当然也是很震惊的。但是,这个事在网上和电视上都有大量的评论,所以,我只是关注,并不想画蛇添足。“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嘛。但这几天,这个事件的报道忽然很少了,而且传出了事件可能被“化了”的传闻,如果真这样,我将再一次震惊。所以,我敲下这篇文字,大家指正。

松原高考舞弊事件要查处谁?

    前些天,吉林松原名声大噪。不过,松原出的可不是美名,而是令人发指的、前无古人的、举世震惊的、无以复加的臭名。因为高考,有好几个老师靠出卖高科技作弊器械大发横财;因为高考,不少家长在“坚决打击高考舞弊行为”的宣传横幅下讨论交流自己孩子在考场内的作弊经验;因为高考,一个胆大考生居然当着监考老师的面站立起来强抢前一桌同学的试卷用于作弊;因为高考,居然有外地考生特意转到松原以便买取那些捆绑着试题答案和高校录取级别的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的作弊器械;因为高考,据说有人找监考老师和同一考室内的优秀生“买场”以便在考场内为所欲为……

    高考是全国人民公认的难能可贵地保持着公平、公正的一项制度啊,怎么现在也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呢?据说,松原舞弊事件中相关老师和责任人已正在受查处,按照调查组目前的调查结果看,违纪考生33人,利用作弊器材传送高考答案的案件14起,控制犯罪嫌疑人34人……但是,社会上却不买帐,大家普遍认为还有更多的幕后黑手,还有更多的舞弊行为被当地相关官员大有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迹象,因为,松原市政府副秘书长来建华已否认存在“买场”可能,调查组也认为,“这些案件(抢试卷、教师向学生兜售高考作弊器、替考等等)仅是个案,考场秩序总体来说还是好的”,而松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褚春彦说得更是干净利索——“不能因为个案的发生,就说松原市的高考整体那么混乱。”

    这两天,关于松原舞弊事件的报道已经少了,虽然质疑也还有一些,但似乎可以大胆猜测了,这个事件基本可以以“个案”来了结了。当然,本着与人为善的儒学思想,我们也并不想非要用放大镜把那些本来并不该被揪出来的人揪出来。但是,这个事件是不是就该到此为止不再深挖了呢?就算是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上不再深挖了,我们的思想认识是不是也该“到此为止”呢?

    当然,非也。在此,我们且不讨论在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上到底还能挖出多少问题来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讨论的正是我们在刑事责任和纪律责任不再深挖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我们的这种普遍存在的“不忍人”的思想,源于儒家——“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儒家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几起几落,但到底主宰了中国人的思想命脉,尤其是这几年,因深感传统教育的缺失而方兴未艾的追古运动中,儒学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央视“论语专题”“孟子专题”“三字经专题”和高考语文试卷中“孔孟模块”为证。当然,并非说当今对儒学的传播和继承已经十分到位了,实际上还远远不够,一些儒学的精髓,比如“原则”“正义”“大道”等等,我们还远远没有理解和掌握。但是,那种不讲原则的“与人为善”,那种从“亲亲为大”片面演化而来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小集团主义”,却从中国人的血液深处活跃了起来,于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打着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号,冒用“和谐”为幌子,把一些原本需要追究到底、水落石出的问题遮掩起来,最终,我们将给未来或后代埋下无尽的隐患!

    其实,中国的优秀传统不只是儒学,如果我们不能对儒学进行去劣存优、去伪存真的辨证的提炼,那就应该很好地重视一下法学。尤其今天这个重物欲、轻礼义的社会,我们除了要宣扬孔孟之道,还应该用韩老夫子的法家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韩老夫子强调从现实实际出发,按实事办事,以法治国,这是很伟大的传统,应该大力提倡。据说,几年前高考被冒名顶替的罗彩霞就不接受任何收买,执意要一个结果——事情的真相。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只有整个社会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很多事情和问题的处理才不会遇到重重障碍,才不会想尽办法蜻蜓点水地做做样子,才不会上级领导被瞒下级群众被欺,才不会有人把天给捅漏了自己还不用被淋雨……(2010松桃高考舞弊

    09高考作文题,说你好不好(一)

09高考作文题,说你好不好(二)

09高考作文题,说你好不好(三)

09高考作文题,说你好不好(四)

教育:中国和美国的反义词

因果关系  

“多考定终生”不应匆忙进行

“三轮车夫读博士”现象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