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汶川地震捐款道德评判李连杰杂谈 |
分类: 杂文篇 |
谁给了你道德的审判权?
“爸爸,你知道吗?我的偶像***捐了100万,倩倩的偶像***才捐了20万,我太高兴了!”
听了女儿的话,我有些五味杂陈。因为,并不是只有小孩子才有这样“幼稚”的想法。
“5·12”大地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面对残垣断壁,生灵涂炭,中国人没有倒下。在灾区,人们与自然抗争着,无惧无畏,团结互助,书写着生命的奇迹和大爱的传奇;在海内外,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凝聚了中国,震撼了世界。
每个人都在关注着灾区,每个人都伸出了手臂,用着不同的方式。这其中,明星、名人的捐款、义演格外引人关注,有些网站专门建立了名人捐款榜,有些热心团体邀请名人站台募捐。名人的捐款数额、艺人参没参加义演也引起了一些议论。这并不奇怪,公众人物嘛。但有些人站在道德的高地,恣意评判,却不得不令人生疑:谁掌握着道德的审判权?
动员民众献爱心,明星、名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言行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这毋庸置疑。事实上,由于公众的评说和监督,促使明星、名人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但是,捐款的多少,未必与爱心成正比。逼迫出来的“爱心”与作秀式的“捐助”,还是那个味儿吗?
就是有这么一些人,热衷于打探别人捐款了没有,捐了多少。还有的人精心算计别人的收入,然后再评判一下别人爱心的“分量”。有的人自己捐了些钱,马上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理直气壮评判别人,生怕别人不捐或者少捐。某些义演组织者,邀请的名人不能来,就抨击人家辞演是因为没有重量级媒体。真实与否暂且不论,你邀请名人和人家选择媒体,难道不都是希望影响更大一些,筹款更多一些,哪里有什么高下之分?
还是李连杰高明!人家以基金会的形式捐款,坚决不透露个人捐款数,避免了人们的议论,还全身心投入到救灾中。可以想见,假如李连杰不这样,恐怕还在捐款数额的漩涡中挣扎呢。
捐款自然是一种善行,善行在本质上是道德层面和精神性的东西。是否捐款,捐多捐少,是权利而不是义务。能够拷问的,只有自己的良心,只有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