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所说的意识,是指大脑的产物,那么,植物没有大脑,如何能有“意识”?但是,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大脑是一个突变吗?在一些低等生物哪里,虽然没有大脑,但也有类似意识的反应。在我看来,低等生物的神经反应,散布在不同的地方,集中起来以后,才成为高等动物的大脑。所以,神经反应是大脑的源头,也就是意识的源头。
含羞草比较为人熟悉,轻轻触碰一下,它便收拢起叶子,这个反应是由什么控制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不是植物学家,随便说点自己对于植物的感受。
很多植物都长刺,长刺的目的一般是不让食草动物吃,总之是保护自己。但是,长刺的植物数量、品种不算多,否则的话,食草动物的日子会很难过。但是,如果所有植物都长出尖刺,也许食草动物的觅食工具、方式,也会和现在不一样。与长刺相类似的,还有毒素。有些植物有毒,很多食草动物也能辨认这些有毒植物。但是,与长刺植物一样,有毒植物数量也不多。更有意思的是,有些植物只有嫩叶有毒,很明显是要用毒素保护嫩叶。为什么有些植物会制造毒素,有些就不会呢?不同植物之间的这个区别,是什么东西决定的?即便是外界环境的决定的,也应该同其内部有一定的关联。
植物开花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开花的目的是什么?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繁殖后代,从手段上说,是为了让蜜蜂之类的昆虫、鸟类参与传播花粉。这不是植物自己设计的方便之门吗?植物的花朵不管是颜色或形状都千奇百怪,连人类的大脑都不一定能够全部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不管植物花朵长成什么样子,必有一种昆虫或鸟类能够适合花朵的形状。这种情况仿佛是植物为了避免杂交,为了保持物种的“纯洁”,选择了一个专业的媒人,从而不会与其他物种混交。
花朵更多是开放的,尤其对于蝴蝶之类的传粉使者,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甚至还生产花蜜,吸引蝴蝶或鸟类。植物为了传宗接代,花费的成本不可谓不高。但是,在这些开放的花朵中,究竟是已经具有了“免疫”功能,很难与其他物种的花粉杂交,还是任由杂交,以诞生新的物种?此外,开放的花朵,一般都成片生长,形成规模。那些独特的花朵,往往孑然一身,比较分散,这又是什么道理?
除了开花,果实也一样。植物的果实是孕育新生命的源头,但是,很多果实或果核都很坚硬。开花是为了吸引动物或昆虫,坚硬的果核是为了拒绝动物。有些植物的果实专门提供给鸟类,故意让鸟类吃掉果肉,然后,随着鸟类的粪便,将坚硬的果核散布到各地。然而,连动物都无法咬碎的果核,在发芽的时候,嫩芽却能轻易长出来,植物是如何安排这些细节的?有些动物专门吃坚果,例如松鼠。但是,与这类动物相伴的植物果实,一定数量非常庞大,好像在说,吃掉一点也无所谓。还有些植物是“吃”昆虫的,显然,它们的智商比昆虫要高。
我家里养的植物,有些摆放位置照不到阳光,于是,植物总是朝着有阳光的方向倾斜,我不得不过一段时间,将植物换一个角度,它便朝着有阳光的反方向倾斜,不用任何安排,植物自己就会这么做,指挥这个行为的来源在哪里?应该不是动物之类的大脑,而是遍布植物的每个细胞。也许,当这些细胞集中到一起的时候,大脑便出现了。
有时候买回家的新鲜蔬菜没来得及吃就腐烂了。观察蔬菜的腐烂过程,也让人感到,它是有“意识”的。蔬菜总是最外层的老叶子先腐烂,尽其所能地保证菜心部位的嫩叶继续生存,仿佛就像是遇到灾难的时候,老年人把生命的机会留给孩子。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植物与环境、与外界的每一个关系,都会发现,它总是有“意识”地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包括很多植物一起生长时候的竞争性,植物与水分的关系,植物根茎与养分的关系,热带地区的阔叶林,寒带地区的针叶林,以及所谓常青植物的新陈代谢方式等等,都令人感受到植物“意识”的存在。也许,低等生命的意识往往只能固定在较小的领域,而且应变能力较差。而且,它的所有“意识”只与一件事情有关,那就是延续生命,甚至包括很多动物在内,超过延续生命范围的东西,都不在大脑考虑范围之内。只有高等动物,尤其是人类,大脑有很多富裕的成份,能够让人类关注那些活命之外的事情,从而搞出种种哲学、艺术之类的纷争。
这两天换换脑子,写一点与人类社会无关的东西。“红楼附会学”的第一篇文章贴出后,很多朋友都很感兴趣,看样子这个话题值得一说。明天就说说“红楼附会学”,这里当是一个预告。未来一段时间里,关于“红楼附会学”的话题,不一定每天都写,但是,会延续写一段时间,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