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十五)——
敢说真话有庄子
——漫谈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
京味儿杂文流言晖语(5)
刘辉/文
但凡不愿说真话,“官龄”些许长;真要是碰上个絮叨没完的,也不知瞅瞅大头儿的脸色,那算倒了“淋漓精致”的邪霉。历史上的君王老子,脸面上都爱自个儿贴金,对臣民假装的仁慈:您就照实喽说,言无不尽。到头来倒霉蛋就是说真话的主儿。少木森的《两般圣贤的庄子》,从字里行间表示对“真话不离嘴儿”的庄子圣人多有褒奖。一查老底儿,人家庄子爱自己溜达,不老在大头儿跟前晃悠。不仅有原创警示名言,还不忘了浪漫与幽默。
少木森先生解读庄子:“他似乎得了一个怪病,一天到晚就想说真话。可是难以找到听众,他就变得自言自语了。”庄子这辈子,跟他自己所说的:“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后人高呼:“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
老庄算是道家的一位鼻祖。说话论道总爱深沉、风趣,不明着说。穿针线进眼儿,拢归成寓言,大小道理您就细琢磨。木森用了庄子“借用北海之水“的寓言故事,阐述远水止不了近渴的惯常道理。搁今儿,不少官老爷办事爱搪塞,也会说:我们非常重视,等按组织调查程序走下来,您再来一趟?——黄花菜凉了没人抻茬儿。
木森还举了庄子的“逍遥游”。老庄就喜欢自言自语,在他看来:鲲鹏也好,蓬间雀也好,再能耐,没风的支持飞不起来——不自由、不自在。按现在说法:不爽,没劲儿!庄子主张逍遥自在,爱谁谁。细想起来,搁现在,哪还有这等好事?吃穿住行,没钱不行;当官亨运,没人不通;住店留宿,没证不成。没规矩不成方圆嘛!庄子的想法很好,就是有点儿太“理想主义”。
老庄啊!老庄,别看又是哲学、又是道教、又是学说,挺有成就感。他没事儿还净整些寓言玩调侃,叫人猜闷儿。你再看模样:胡子邋遢,饿了没银两,保不齐伸手向人讨要,也是穷酸相儿。话又说回来了,庄子说真话不当官,没得罪谁,所以命儿好。朝代更迭无数,谁拿庄子是问?就这理儿——想说真话,免了当官的念想。当然了,不论大小,不该胡噙的,必须闭嘴。国法王法家规,头儿的一个令,没开玩笑。
穷酸庄子,大愚大智。楚王请他做官,愣是请不动。木森说了,以做祭祀的牛为证:“养了它许多年,给它披上花纹绣衣,到头来不过是杀了拿到太庙里当祭品。”庄子全明白,当官之人有约束,随意大发了,就得出岔子。不做官穷些,没娄子惹身上。庄子寓言里隐喻“视权贵如腐鼠”,所以躲远远的。他“宁做自由之龟”,说话行走都自在,就有了能延续两千年的庄子遗产。
木森眼里的庄子:形象、逼真、立得起来。“庄周梦蝶”,幻觉中总是换位思考。貌似很幼稚,其实隐着大道理“物我合一”。之所以到现在了,还能知道庄子,那是少有的说真话会编故事的“凡人”。
2012·4·2
作者简介:刘辉(文军)出生并成长于北京。自幼好诗作,习文。数十年来多有各种诗文略见各媒介。该人主笔的《老北京那些事儿》系列丛书,营销于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刘辉擅长京味儿散文、京味儿杂文以及诗歌创作,成为网络文学中不可多得的活跃体裁。以“文军”为笔名的博客,在网络中有其一席之地。北京儒博文化艺术院特约评论员。受聘于《侨星》杂志社驻北京通联处。适量参加编剧工作。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十四)——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十三)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十二)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十一)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十)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九)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八)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七)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六)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五)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四)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三)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二)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