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九)——
「僑領」前行輩
原载二零一二年七月三十日菲律宾《世界日报》“蕉椰杂谈”专栏
文/蕉椰
|
|
以寫馮小剛的賀歲片《集結號》的原著《官司》小說揚名文壇的福建莆田作家楊金遠,出版了一部長篇小說著作《下南洋》,其小說主角的原型應該是黃乃裳。作為一代海外拓荒者,他在馬來西亞沙磱越開闢出一個「新福州」。據說馬來西亞詩巫至今還有一條以他名字命名的大街。
黃乃裳是閩清縣六都胡峰人,生於一八四九年。中過秀才和舉人,辦過福建省內最早的一份教会刊物《郇山使者》月刊,介紹西方醫藥科學常識,反对纏足的封建傳統,與保靈夫人合寫《革除纏足論》五篇,等等。一八九六年,他又自籌資金創辦福建省近代第一張報紙《福報》,因此引起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注目,被王錫蕃引薦給光緒皇帝。他六次晉謁李鴻章,八次上書皇帝。他的《請行簡字》一折,提出實行切音論點,即漢字拼音化。
一八九九年,黃乃裳五十歲時,舉家遠涉重洋,先到新加坡,任《日新報》主筆,第二年移往沙磱越,在拉讓江畔開墾建設新家園,更從閩清、古田、閩候等地招聘千多個墾民,五年後詩武「新福州」初具規模。
因為他當年招聘鄉親來詩巫,曾向馬來西亞政府借貸四萬元讓墾民當船費,一時農場經營不善時,當局竟以延遲還貸為名,要在農場開設賭場和鴉片館。黃乃裳憤而反抗,結果只好離開農場,重返新加坡,協助友人創辦《圖南日報》。
一九零四年,他又回到中國,在廈門辦《福建日日新聞》報,傳播民權、民生思想,幾個月後因反美華工禁約事被清政府處罰,一週後更報名為《福建日報》。
黃乃裳不立遺囑,強調「三不主義」,不買田、不存款、不蓋房,全無遺產、立何遺囑。倒是寫過一幅「自挽聯」:
平生所願事多違,差幸聞道壯年,天若有心,期盡藐躬份內事;
故土久愁人太滿,遠闢殖民小局,我雖撒手,仍留餘地後來人。
讀少木森兄《黃乃裳的「份內事」》教育文化隨筆,眼前「僑領」前行輩的偉岸身影更壯大起來!
|
附——作者简介:蕉椰,王勇的笔名之一。王勇先生,七十年代末定居菲律滨,现为菲华商联总会外交委员、菲华各界联合会顾问、菲律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顾问、菲律滨华文作家协会秘书长、菲律滨博览堂总编辑、《菲律滨华报》董事,著有《王勇诗选》、《开心自在》、《冷眼热心肠》等诗文选集。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八)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七)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六)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五)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四)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三)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二)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研讨(之一)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之十一)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之十)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之九)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之八)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之七)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之六)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之五)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之四)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之三)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之二)
少木森教育文化随笔今选(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