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PRK:角膜上皮厚度会影响屈光度矫正吗?
TransPRK作为一种安全性更高、术后恢复也较快的手术方式,得到了屈光手术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但是,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经常会问到一个问题:TransPRK手术是用准分子激光去除角膜上皮,而每个人的上皮厚度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会不会造成欠矫或者过矫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追问了阿玛仕准分子设备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现在将得到的答复与大家分享。
自2009年9月推出以来,TransPRK技术已历经多次改进,手术设计中特别考虑到相同激光脉冲对角膜上皮的切削
速率不同于对角膜基质的切削速率(两层组织含水量不同),在计算准分子激光脉冲给予量时使用了不同的公式,以更准确的切除角膜上皮和基质。
TransPRK应用符合角膜上皮厚度变化规律的切削算法,有效避免传统PTK模式切削造成“远视漂移”(即术后额外引入一定度数远视)的可能性。在角膜中央区切除的上皮较薄,为55
µm,从中央到周边角膜上皮切削量逐渐增加,距角膜中心4 mm处约为65
µm。该上皮厚度值来自于文献报道的人眼平均上皮厚度数据1-2。
若实际角膜上皮厚度低于软件预设值,即中央和周边角膜的角膜上皮厚度都更薄,那么“上皮切削量”中的一小部分相当于额外切削了稍多角膜基质,但并不会影响到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因这部分切削量在角膜的中央和周边区域是同一厚度,屈光矫正范围也未受影响。
若实际角膜上皮厚度高于软件预设,则中央和周边角膜的角膜上皮厚度都更厚,那么为了完全去除角膜上皮,将“挪用”屈光矫正切削量中的一小部分用于去除角膜上皮,这将影响到切削区的外围部分,如过渡区,导致术后的有效光学区略小,但对术后预期角膜曲率的影响几乎为零。
因此,针对角膜上皮可能存在的厚度变异,SCHWIND公司根据大量临床应用数据,提出了特别的光区nomogram,即对不同的屈光矫正量设置特定大小的光学区,以保证术后得到足够的有效光学区。相对来说,屈光度较低的眼睛,医生在设计手术的时候,要选择较大的光学区,这样,就可以保证术后具有良好的视觉质量。具体的光学区设计,阿玛仕的技术人员会给手术医生一定的指导和建议,手术医生也会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
博主应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设备开展TransPRK手术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根据目前的术后患者情况来看,术后屈光度的预测是非常准确的,未出现欠矫或过矫病例。对于近视度数不太高、角膜厚度偏薄或者眼睛受到外伤的概率较高的患者来说,阿玛仕的TransPRK的确是一种非常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