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光手术就是用手术的方法来改变眼睛的屈光状态,以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目前的屈光手术,从手术部位区分,可以分为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和巩膜屈光手术。其中,普通读者最熟悉的应该就是角膜屈光手术了,包括我们平时经常说的“准分子激光手术”、“飞秒激光手术”,其实说的就是角膜屈光手术中的一部分。
前面的讲座中,我们已经了解了眼球的解剖结构,也知道了角膜和晶状体是最重要的屈光间质。其中,角膜承担了70%的屈光力,晶状体承担了大约30%的屈光力。角膜本身是一种透明的组织,如果通过手术方法改变角膜的屈光力,就可以调整光线的折射,矫正视力,这就是角膜屈光手术的基本原理。对于晶状体来说,由于晶状体本身包括一个囊和内部的纤维,手术刺激很容易诱发晶状体混浊而产生白内障,所以是很难通过手术改变其屈光力的。晶状体的手术主要是植入人工晶体。
(一) 角膜屈光手术
角膜屈光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以矫正各类屈光不正。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去除部分角膜组织或在角膜上做出不同形状的切口松解角膜纤维张力等方法,使角膜前表面变平或变陡。
根据手术是否应用激光,又通常分为激光手术和非激光手术。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激光类手术。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也包括很多类型,目前常用的有: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又称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激光热成形术(LTK等)。目前常用的前弹力层下屈光性角膜成形术(SBK)和飞秒激光LASIK手术,也属于LASIK手术的范畴。对于这些手术方法的具体介绍,我们还会在以后的讲座中进行全面的阐述。
非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包括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角膜基质环植入术(ICRS)和表面角膜镜片术等。目前,这些手术方法在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二) 眼内屈光手术
眼内屈光手术是在晶状体和前、后房施行手术以改变眼的屈光状态的方法。根据手术时是否保留患者本身的晶状体,又分为两大类。
1.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是以矫正屈光不正为目的,摘除透明或混浊的晶状体,植入人工晶体的一种手术方式。这种手术方法一般是用于年龄比较大的高度近视患者,比如45岁以上。比较年轻的人本身晶状体具有调节能力,尽量不要摘除。近视度数小的,一般也不选择这种手术。
2.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就是在保留患者自身的晶状体的情况下,再植入一个人工晶体。根据人工晶体的植入位置,分为前房型和后房型。目前也有很多品牌的人工晶体可以选择,不过,现在应用比较多的时候后房型人工晶体,其中ICL用的是最多的,其他还有一种PRL人工晶体。
ICL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的重要的选择。
(三) 老视屈光手术
严格来说,老视并不属于屈光不正,只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调节能力的下降。现在也有很多种矫正老视的手术方式。不过,老视的矫正并不像近视矫正的效果那么好,因为人的老视本身随着年龄也在变化。目前的老视矫正手术,按照手术部位可以分为:施于角膜的老视矫正手术;施于巩膜的老视矫正手术;施于晶状体的老视矫正手术等。
以上是对目前的屈光手术分类的大概介绍,在以后的讲座中,会逐一对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详细的解读。
“美丽新视界”近视手术故事征文:第一季获奖名单及全部获奖作品
“美丽新视界”近视手术故事征文:第二季获奖名单及全部获奖作品
“美丽新视界”近视手术故事征文:第三季获奖名单及全部获奖作品
“美丽新视界”近视手术故事征文:第四季获奖名单及全部获奖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