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燕眼科
海燕眼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094
  • 关注人气:13,2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讲座12】角膜屈光手术的个体化设计

(2013-04-09 11:14:20)
标签:

波前像差

角膜像差

全眼像差

个体化手术

lasik

分类: 屈光手术讲座

【讲座12】角膜屈光手术的个体化设计

    面这张照片,是阿玛仕准分子机器配套的波前像差诊断平台,包括了人眼的全眼像差分析和角膜像差分析。这是目前用于角膜个体化手术设计的最优异的诊断平台。是的,如今,角膜屈光手术已经进入“个体化”设计时代。但是,“个体化”这个概念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从前几年的Q值引导,到以后逐渐广泛应用的波前像差引导和角膜地形图引导,个体化的设计出现了越来越“个体户”的概念。如今,波前像差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波前像差都需要矫正呢?来源于角膜和来源于晶状体的像差,是不是都应该在角膜手术中矫正呢?不同类型的高阶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也不一样,如果统一去矫正了,术后会不会反而出现问题呢?只矫正术前存在的高阶像差,那手术时激光切削产生的新的像差又怎么办呢?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是应该从个体化设计的基本概念,一步一步来了解。

 

   量体裁衣多样选择

 

  个体化理念是一种针对独立个体设计不同手术方案的理念,通俗地说就是“量体裁衣”。是指对于同一的手术对象可以选择多种手段(不局限于屈光手术,或仅仅是准分子手术),根据手术对象的检查结果采用不同的个体化模式。

 

  在早期的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之后,医生发现,不少选择激光手术的患者现今对视觉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早期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后,部分患者容易出现眩光以及夜间驾驶困难等视觉质量问题。究其原因,这可能是由于人眼的高阶像差引起的。

 

  此时我们所说“个体化手术”就指的是准分子激光手术的特殊切削模式。目前在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的手术中,个体化设计主要有三种类型:Q值引导的个体化手术,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手术,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手术。不同的准分子设备,对这三种个体化手术也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名称,但实际上在手术设计过程中,大概的思路是一样的,只是不同设备的侧重点稍微有所不同。目前比较新的准分子设备,一般都能够做这几种个体化设计。具体选择那一种方式更好,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眼睛条件来决定。要理解整个过程其实也不难,首先就是通过波前像差仪和角膜地形图仪等对手术对象进行检查,收集眼球和角膜表面的信息。随后将所得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比较具体且个体化的检查数据。然后,再与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配合,设计符合每个个体的切削模式并进行治疗。

 

  术前先行综合评估

 

  简略地说,近视个体化手术包括最优化切削模式,Q值调整的切削,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切削,波前像差引导的切削等。为了更好地制订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建议应在术前先对患者职业生活的相关背景进行综合考虑。其目标是在消除屈光不正的同时,不改变眼球目前的协调状态,最终获取更清晰,更舒适,更持久的视觉效果。

 

  人眼球本身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屈光系统,人眼像差的存在妨碍了人眼对视网膜分辨率(感光性)的充分利用。但是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眼各个屈光部件互相补偿,并通过对大脑皮层的反馈,建立人眼独特的屈光系统。它虽然不够完美,但是协调而且统一。因此,屈光手术做的并不是建立一个完美的眼屈光系统,而是希望手术能消除部分的不完美,同时又不改变眼球本身的协调统一。而这种协调与手术对象的遗传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具有个体独特的特点,因此要求在屈光手术设计的每个细节中都要强调个体化的理念。

 

  手术设计遵需循的原则

 

    要强调的是,不同的个体化切削手术方法都具有各自的适应对象。对于某些人群而言,采用传统模式的切削手段结合相适应的手术设计更为合适。简单举个例子,对于超过40岁的近视患者,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手术矫正呢?在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时应当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这类手术对象存在近距用眼多、可能存在老光或出现白内障、屈光手术后调节需求增加等共同特征。因此必须在手术前全面评估晶体和调节能力。

 

   手术设计遵循三个原则:最佳矫正的原则、合理欠矫的原则、双眼平衡的原则。对于晶体混浊的对象,可选择常规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也可选择白内障手术联合可调节人工晶体的植入。准分子激光手术可根据患者的调节能力及用眼习惯选择最佳矫正、合理欠矫或者单眼视等手段;切削模式则可以根据患者眼球屈光系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引导模式。

 

     波前像差引导也要进一步“个体化”

 

     如今,角膜屈光手术“个体化”的概念,越来越集中到波前像差引导的手术方式上。Q值和K值(角膜曲率)的引导已经作为常规的切削模式引入到准分子激光切削,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个体化。但是,波前像差的研究也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个体化。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并不是所有的高阶像差都需要或者都应该在角膜屈光手术中进行统一的矫正。现在,已经有一些准分子设备开始做这样的尝试了。例如,德国SCHWIND公司为AMARIS 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手术系统配备了目前最完备精准的波前像差诊断平台,精确而全面地分析人眼的全眼波前像差和角膜波前像差数据,借助SCHWIND CAM手术设计软件,提供两种联机个性化矫正方案供手术医生甄选,最大可能完美每一位患者的术后效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引进了配置齐全的阿玛仕准分子激光设备和相应的术前检查和设计设备,可以完成消像差、角膜像差引导、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手术。 

 


“美丽新视界”近视手术故事征文:第一季获奖名单及全部获奖作品

“美丽新视界”近视手术故事征文:第二季获奖名单及全部获奖作品

“美丽新视界”近视手术故事征文:第三季获奖名单及全部获奖作品

“美丽新视界”近视手术故事征文:第四季获奖名单及全部获奖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