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和学生一起欣赏课堂上的色彩
(2019-12-30 18:09:51)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学研究 |
——二年级群文阅读 “色彩”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市三小
点评:教研室
一、谈话导入
孩子,现在正值春天,你发现身边的变化了吗?(学生回答)
春天是个姹紫嫣红的季节,大千世界也是五彩缤纷的,请同学们一起睁大发现美的眼睛——(出示图片)
多美的画面啊,看到这些图片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真棒!你们不但发现了生活中的色彩的美,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这些美。(板书:色彩)
【点评】借用自然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发现和尝试表达,寻找到了本节课的合适起点。
二、学习形容色彩的词语
可以想象的到,此刻在你的眼前一定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色彩”单元的三篇文章:《五彩池》、《会变色的报春花》、《风的颜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学习《五彩池》
关于五彩池还有一个故事呢?大家想不想听?
1、师讲故事(其实就是朗读文章的第一段):
“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奶奶是哄着我玩儿,我却当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池边去看看。”
你们想不想飞到五彩池去看看?今天杨老师就着带大家一起去四川松潘的五彩池旅行。
2、出示阅读金钥匙:
(1)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问一问,猜一猜,甚至跳过去,看能不能快速地把课文读下来。
(2)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一段具体描写了五彩池的色彩?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很美的色彩,我想很多人肯定和我一样。
出示五彩池图片,让我们给这些图片配上文字,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学生自由读)
读到这里,你们的小脑瓜里有问题出现吗?
对,这么奇特的五彩池是仙人变得吗?那是怎么形成的?大家从文章中找找看。
你们透过文字有了自己的新发现,文章除了写五彩池的颜色,还写了颜色的形成原因及形状。请大家自由度文章的2、4自然段。
观察可以感受美,(板书:感受美)动脑可以创造美!在有的人眼中,报春花也会变出不同的色彩。(板书课题:《会变色的报春花》)
【点评】听故事、看图读句子、提出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这样的做法都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也调动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由一个主问题生发开去,学生读得相对轻松,也有一定的效率。
四、学习《会变色的报春花》
那大家就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报春花变成了什么色?它是怎样变色的?
2、出示阅读提示二(读一读,想一想)
报春花变成了什么色?它是怎样变色的?
孩子,小小的达尔文竟让报春花变了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达尔文,请把书翻到39页,自己默读《热爱自然的达尔文》。
爱动脑的小达尔文让大自然中多了一种红色的报春花,为世界创造了色彩美(板书:创造美)。
达尔文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那大家也动动脑筋,想想风是什么颜色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风带给我们的色彩美吧!
请大家把书翻到33页,大声朗读课文,看你能不能发现:风都有哪些颜色?
【点评】在学习第二篇文章时,继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将“随文链接”的有关达尔文的介绍巧妙融入其中,不但学了文,还认识了人。
大家真会读书!老师发现有不少同学掌握了读书的小秘诀:那就是边读边想象画面。请大家也向他们学习,来学习《风的颜色》。
1、大家边读课文边想象,看看你会想到什么画面。
2、学生朗读展示。
3、师生接读。
4、变化多端的风还有哪些颜色呢?我们来做小诗人。(课件:我是小诗人)
春天的风是黄色的,染黄
春天的风是红色的,吹红
春天的风是五彩缤纷的,染黄
真了不起,大家都变成小诗人了!,孩子们,插上你们想象的翅膀,我们再来当一次小诗人。
5、你能仿照课文写写你眼中的风吗?(课件:我是小诗人)
创作过程:(1)自己创编;
【点评】《风的颜色》相对另外两篇文章,洋溢着想象力,学生更加喜欢,且基本能自己读懂。所以,杨老师在这里以仿写来促阅读,方法巧妙,使读写得到了自然的结合。
六、比较发现。
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用你们会发现的眼睛去看一看,这三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写色彩的,文字都很美。
不同点:选取了不同的事物。
【点评】群文阅读最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比较,虽然二年级学生视野狭窄,还不具备较强的比较能力,但杨老师还是鼓励和引导他们去尝试发现。这就为以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七、总结。
有了阳光,世界变得温暖;有了鲜花,生活变得浪漫,有了色彩,生活变得绚丽多姿,让我们一起在生活中用眼睛发现色彩美,用心灵感受色彩美,用智慧创造色彩美。
【总评】
1、这节课体现了群文教学的特点,围绕“色彩”这个主题,巧妙第将三篇文章组织起来,有分有合,收放自如。
2、以阅读为主线,做到了听、说、写、比的整体推进。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群文阅读意识和方法。
3、充分利用了各种学习资源,让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又“读”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