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和必不可少的的交流平台。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好活动的“四大要素”:内容、目的、方式与时间。
1.活动内容:由于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活动内容方面一定要认真考虑和科学设计。通常来说,并非什么内容都要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来解决。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节课的重点所在,包括重要的知识点、有待突破解决的难点、比较容易出错的混淆点以及能力的提升点。如果学生个体基本都能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在小组活动中解决了。
2.活动目的: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活动目的(这也是老师期待的教学目标)。通常来说,活动的目的往往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吻合的,那就是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能力层面来看,要么就是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么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活动方式:活动的方式要服务于活动的内容,不要流于形式,单纯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或生生互动。比较科学的活动方式应该突出其有序性和有效性。首先是个体的独立活动,然后是组内的交流、分享活动,最后是组间的交流与分享活动。既有动的活动也有静的活动,既有脑动(思考)、手动(笔头练习与表达)又有口动(口头表达观点或结论)。
4.活动时间: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有时间的设定,不能随意地“放”与“收”。实际上,活动的所需时间基本上都是可以预设的。当设定时间一到,则马上停止,随后进入交流与分享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