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新闻改革

省报格局

自由表达

分类: 散文随笔

悼念一家昨天死去的报纸

 

2010年下半年我写过一篇小文章,题目是《梁中堂和他的计划生育特区》。关于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国家1970年代末开始实行一胎制。早在一胎制始行,山西的人口专家梁中堂就不赞成,他的方案是两胎制加大间隔。他向中央申请,在山西翼城搞了两胎制试点。中央批准了这个试验,这样山西翼城等地,就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计划生育实验特区。30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梁中堂的方案是正确的。在实行两胎制这些地区,人口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激增,同时避免了因为强推一胎造成的干群矛盾

(2019-05-18 08:48)
标签:

地方戏

师徒制

技术派

分类: 散文随笔

回望师徒制

——武俊英唱腔传播的感想

 

十年前我在《大音绝唱》一书中,曾经专写一章武俊英,题目是《动听,从武俊英开始》,又是10年过去了,我发现越来越多的戏曲圈人士和晋南同乡认可了我的这个评价。不但认可了我这个看法,也认可了我这个表达。认可了我这个想法,也认可了我这个说法。网上好多谈论蒲剧的文章,说到蒲剧动听,喜欢引用“动听,从武俊英开始”,也有平时谈论,说到蒲剧好听不好听,会认真地强调,蒲剧好听从武俊英开始的嘛!所有这些,都说明一点,由武俊英开辟一个蒲剧好听的时代已经成为共识。也说明了当时的表达很精准到位。这个发现,让我有些惊喜。

 

标签:

艺名

美学

习俗

分类: 杂文随笔
新年开局,广州《同舟共进》2019年1期发表文章,谈戏曲演员的艺名。
《同舟共进》是广东省政协主办的文史类刊物,在全国影响很大。我也算老作者了。
刊物在调整,作者也在调整。自我感觉调整到位。今年打算给同舟多写一些。





标签:

乡村变迁

小历史

随笔

分类: 散文随笔
乡村风景之二:闲田
闲田

 

常常想起小时走亲戚。

我们高头村在猗氏县最东边,和安邑县交界,这一带就好和安邑的邻村做亲。涑水河上游在山里,到了安邑县,才算出山到了平地。平地行走这一带叫河槽,说的是靠涑水河,地势低,水位高。一个小平原,水地多,历史上就是个富庶地面。高头村和邻近的村落这一块,就是涑水河的冲积扇的中游地段。地好,人口逐渐向这里集中,到民国时代,逐渐就成了人稠地窄,土地很金贵。我家还有舅家姨家,都是河槽人家。

河槽人家,经常羡慕南北两岸的土地宽阔。河槽北岸,上了坡是峨嵋岭,峨嵋岭是一个黄土岭台,边沿沟壑纵横,上了坡倒也是平地,可是旱地,靠天吃饭,老天

标签:

随笔

乡村史

社会学

田野调查

分类: 有图有文
《随笔》3月号发表文章

《随笔》3月号发表文章,《乡村风景二题》,一题《锣鼓》,一题《唱戏》。不过写一点民俗,有点社会学意义吧。此类文章,毫无锋芒,能伤害了谁?不料开始制作贴上博客,几次遇阻,反复试验,通不过。奇了怪了。我的博客,一向慎言,数年来发表博文都很少遇到审查障碍,最近更是检测周全,为空有什么不测。难道这样的小散文,也有了问题?
今天再发,不要文章,单发图片。如果还发不出,那就是,我的博客被封了。至于理由,哪里需要什么理由。如若通过,那就是侥幸存活。这会儿满是紧张。等待发落。



标签:

《秦岭》

乡村档案

历史文献

分类: 有图有文
《秦岭》发表两篇文章
《秦岭》2017年夏秋刊发了我两篇文章。一篇《一份乡村档案所看到的历史图景》,一篇《当你在院子里挖出财货》。
原文博客已经贴过,不再公布。
非常喜欢《秦岭》,名家高论很多。有一些想说的话,《秦岭》也愿意给我开一扇窗口。现在的文章,言说空间很小,有些就是转来转去,只有《秦岭》愿意用它。
这些文章受到冷遇一点也不意外。不求什么了,如果有刊物愿意传播,留下一些岁月痕迹就好。
山西陕西,黄土高坡,同一片黄土,同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在这样一个文学萎靡不振的年代,大家能互相照看一下,寂寥的空间有目光相遇,该是多么温暖人心的事情。

标签:

仇日情绪

民主进步

小粉红

民族主义

分类: 散文随笔

日本游,小粉红和沧州女人

 

到日本旅游几天,时间短,也就是看个新鲜。

第一次看日本的游客,一般都是在东京京都大阪转这一圈。去过的一系列景点,印象还不错。像所有发达国家那样,日本的强势发展印象强烈。密集的高楼,大跨度的厂房,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的运输,眼花缭乱的立交,让你感觉到,日本确实比咱们发达

标签:

李国涛先生

回忆

山西文学

分类: 有图有文

《山西文学》10期刊出《李国涛先生和郞爪子》

国涛先生去世后,我写过两篇纪念文章,一篇《李国涛先生琐忆》,一篇《李国涛先生和郞爪子》,这后一篇,刊发在《山西文学》10期。

两篇都在微信公布了。现在人们注重微信阅读,纸媒关注不够。其实,读报纸刊物较之电子文本,感觉更像阅读。

原文已在博客贴出,现在附上版样。山西的名家写了很多纪念文章,足见国涛先生的地位和影响。

 

 



《长城》2017年4期样刊

《长城》2017年第4期刊发《我和父亲共同守护的一份隐痛》,近日接到样刊。
大致看了一下,《长城》的用稿可说整齐,几个栏目齐齐楚楚,没有那种杂七杂八拖泥带水。
《长城》除了文学作品,文学评论的探讨也可谓下了功夫。这一部分,分量不轻。整个看起来,整齐,端庄。
文稿发表在散文随笔一栏,只在个别地方有修改。
原稿文字版已在博客贴过,这次只贴样刊扫描。

标签:

非虚构

历史记忆

回乡军人

分类: 散文随笔

《山西文学》第5期刊载《回乡军人》

 

《山西文学》2017年第5期刊载我的纪实文学作品《早年的回乡军人》,发表时更名《回乡军人》。二题,万余字。

这里其实还是这几年操作的那个乡村档案系列。回乡军人这一组,原拟采写三个复员军人。回乡调查过程中,发现南野可以单独成篇,这就是去年发表的《战斗英雄南野回乡》,留下这两篇在这里。

一如既往的乡村故事,乡村人物,时间地点,地名人名,无一不真实。刊物发表在《非虚构》一栏。

主编鲁顺民在卷首语推荐这篇作品时说:毕星星的《回乡军人》,粗看像是笔记小说,其实却是乡野档案。历史中小人物的命运,他写得冷静克制。对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邻,他饱含同情。他用一篇又一篇经济的文章,梳理建档,把一段早已风化的历史,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里的“笔记小说”,还有“经济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