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悼念一家昨天死去的报纸

(2019-07-30 16:13:02)
标签:

新闻改革

省报格局

自由表达

分类: 散文随笔

悼念一家昨天死去的报纸

 

2010年下半年我写过一篇小文章,题目是《梁中堂和他的计划生育特区》。关于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国家1970年代末开始实行一胎制。早在一胎制始行,山西的人口专家梁中堂就不赞成,他的方案是两胎制加大间隔。他向中央申请,在山西翼城搞了两胎制试点。中央批准了这个试验,这样山西翼城等地,就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计划生育实验特区。30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梁中堂的方案是正确的。在实行两胎制这些地区,人口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激增,同时避免了因为强推一胎造成的干群矛盾,还有眼前我们看到的养老负担等等。两胎制,足见梁中堂先生的先见之明。

2010年国家还在推行一胎制。我写这个文章,用意就在于呼吁终止一胎制,尽快实行两胎制,调整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及早着手正视人口难题。

文章写好以后,投给哪里呢?我想到了全国各地的晚报。《辽沈晚报》《燕赵都市报》《三秦都市报》《齐鲁晚报》等等。我大约投出去20多家晚报早报,没有什么回声。有那么一两家还客气,回告我,计划生育属于国家的基本国策,我们不能说三道四。不管你说的对不对,这个话题,我们就不能谈。

我没招儿了,只好把稿子投给本省的《三晋都市报》,嗨,这事儿没那么可怕,没多久,报纸作为短论刊出。

到年底,大名鼎鼎的《炎黄春秋》在12期刊出。

这一篇大家害怕招惹是非的文章,最终全国有两家报刊登出来。一家《炎黄春秋》,一家《三晋都市报》。

一家面向全国的大刊,一家省报的子报。

为什么只有这两家报刊敢登?

北京的朋友开玩笑说,你那两家,一家是什么话都敢说,一家是说什么都没人知道。一家是说什么都管不住,一家是说什么都没人管。意思是《炎黄春秋》是出了名的大胆,《三晋都市报》没人关注,没人在乎,它才敢于说话。

我不这么认为,我以为,《三晋都市报》敢于发表这样的文章,当然是有一定风险的。面对“基本国策”指手画脚,评头品足,这顶帽子不小。

在山西,当时的《三晋都市报》,确是一张敢为人先有所担当的的报纸。敢言敢闯,别开生面,生动,泼辣,一些有关民生问题的发声,有尖锐泼辣的风气,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省报循规蹈矩畏首畏尾的不足,也就有读者买账。这个其实也是《山西日报》其他子报的特点,他们围拱在省报周围,又以各种不同的角度弥补了省报不便于说明的话题,在当时,这一群母子报纸,可谓共存互补,其乐融融。

这一批子报,大多开办在九十年代。1990年代,改革开放余威犹存,省报和子报需要这样一个格局,领导当局和读者也容忍了这个格局。这个说的就是,省报作正统发言区,板着面孔一丝不苟,循规蹈矩不越雷池。选题决不出格,新闻语言也沿用上下默认了的八股文章。这样一来,省报的发行量上不去,收入自然成问题。各个子报呢,公认言论尺度大一些,选题宽泛一些,发声尖锐一些,逸出常轨也就乐于看到天下尖叫,惹了麻烦有上级兜着。在一个新闻匮乏的地域,子报订数因而疯长,收入可观。子报的利润,当然要回馈省报,算是儿子养老子。其实子报大量分流省报的人员,本身也就是为省报分忧。

而现在,2019727日,传来了《三晋都市报》《发展导报》停刊的消息。

这大约只是一个开始。预计以后大批的子报都会停刊,各省市重新回到一份省报,一份晚报的格局。

为什么要这样?其实省报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变好,各子报也还不是没法生存。

这个就可以看出,中国宣传领域的党八股,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存在。改革了多少年,你想办出生气活气引领读者,还是敌不过强大的党八股。

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新闻出版自由,对我们还是一个美好的想象。当下的言说空间越来越逼仄。当挤压到一定力度,人们不禁怀念起死气沉沉的党八股,至少它是安全的。

子报虽然有生气,有读者,但是它风头甚健,锋芒刺人,屡屡招惹麻烦,让领导啧有烦言。对于这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不如召回家里,省得在外头捣乱。

有人不禁要问,省报入不敷出,没有了子报献上利润,以后怎么过活?

这个多简单啊,加大财政扶持就是了,政府现在有的是钱,权当花钱买你个不说话。

没有了子报竞争,省报的摊派发行也好做一些。

大家以后都去阅读味同嚼蜡的省报就是了。

再问为什么要这样?子报办的好好的,省报不死不活的,为什么留下省报,砍掉子报?

这就是那个著名的“宁要”“不要”的思维。宁要我的草,不要你的苗。宁要我的荒原一片,不要的你的灯火万盏。乖乖地坐着有好果子吃,当下,别出心裁这种想法就很危险。

你是要一份辛苦,一份自由,还是要一份圈养,一份束缚?做一头奔跑的野驴,还是做一头饱食待宰的猪?你是要承担风险闯市场,还是要庸庸无为吃财政?先甭说孰是孰非,起码在1990年代那个时候,还给了我们一个选择的机会,现在你连选择的权力都没有了。老子就这,报纸你爱活不活,读者你爱看不看。

    我以前很少给省报写稿子,现在更不会写了。子报当然也写不成了,因为他们集中在某一个时段集体死去了。

悼念一家昨天死去的报纸

悼念一家昨天死去的报纸

悼念一家昨天死去的报纸

悼念一家昨天死去的报纸

悼念一家昨天死去的报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