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学第5期刊载《回乡军人》》

标签:
非虚构历史记忆回乡军人 |
分类: 散文随笔 |
《山西文学》第5期刊载《回乡军人》
《山西文学》2017年第5期刊载我的纪实文学作品《早年的回乡军人》,发表时更名《回乡军人》。二题,万余字。
这里其实还是这几年操作的那个乡村档案系列。回乡军人这一组,原拟采写三个复员军人。回乡调查过程中,发现南野可以单独成篇,这就是去年发表的《战斗英雄南野回乡》,留下这两篇在这里。
一如既往的乡村故事,乡村人物,时间地点,地名人名,无一不真实。刊物发表在《非虚构》一栏。
主编鲁顺民在卷首语推荐这篇作品时说:毕星星的《回乡军人》,粗看像是笔记小说,其实却是乡野档案。历史中小人物的命运,他写得冷静克制。对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邻,他饱含同情。他用一篇又一篇经济的文章,梳理建档,把一段早已风化的历史,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里的“笔记小说”,还有“经济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所谓笔记小说,大约是指所叙述的人物事件有了故事性。其实要把事情讲好,写者谁能不重视故事情节呢?只是纪实文学既然写实,生活中的事情经常乏味无奇,又往往限制了故事性。这里有加工的因素,对于纪实文学,也经常要期待生活的赐予。等待吧,再等待,等待一个看似寻常又曲折生动的人事出现,这就有了写的了。大量的了解搜集,要剔除多少,才能留下中意的。“经济的文章”,这大约是表扬我笔墨省俭。其实说短处,这何尝也不是批评我不擅描述。生动之处,往往也只有寥寥几笔。能传神,或可以叫做经济,若不能,那当然就是干巴简单。
笔记小说这两点,大概就是这么来的。近期这几篇乡村档案系列,着意想制作精致一些。段落短了,句子也短了。是否由此,靠近了笔记小说?
写出文章,总期待听到别人的评说,因为听到的机会不多。对于顺民的点评,我想了一阵,有了上面的所得。
稿子发表以后,曾将原稿贴上博客,不料一周以后,惨遭删除。惊诧莫名,不知什么原因。现在将发表的样刊复制一下,贴上几幅图片。再回忆的时候,还记得这篇文章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