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09-12-06 12:03)
标签:

相濡居

随笔

写作

物质生活

高速路

话语

《情人》

杜拉斯

文化

分类: [Z]随笔

 

       我又一次与杜拉斯相遇了。

 

    杜拉斯的《物质生活》被她说成是一部没有开端,没有终结,也不属于中间部分的书。从2006年的初秋到冬末。是她讲给一个叫热罗姆·博儒尔听的文字。起初应该属于那种谈话类的记录,后来经过两个人一段时间的“消遣”,这本书就不再是他们俩个人的了,变成了全人类的财富。

 

    我是比较喜欢这类书的,一种流动的写法。它发生在行进的路上,代表了一个人在某些时机、某些时日、关于某些事情的想法。《物质生活》,当然也代表着杜拉斯的思想。只是这些想法,或者思想一定充满着变数,因为我们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会不断地超越,进而一度地怀疑过往的一些判断和经验,然后开始以此来完成自我的检索和修正。我想

(2009-07-21 18:27)
标签:

相濡居

往事

婚姻

爱情

窄门

鞍山

情感

分类: [Z]随笔

     正月初十的下午,猫、小心,先生和我一起凑了个局儿,玩小钱的,纯粹的娱乐。正当我们在牌桌上激战正酣之时,先生接了一个电话,说是晓宇要来。半小时的样子,门铃响过,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向六楼爬上来,行进中的分明不是一个人。我们果然没有数错,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晓宇是先生多年的朋友,在他去鞍山之前的那些年里,几个大男人成天的混在一起跟酒拼命,他们之间的兄弟情份在非物质的领域里始终如一的保持着某种精神契合,男人间的那种交情有时候是踏实的。我对晓宇的印象是建立在一种信任和欣赏的角度上的,还有爱屋及乌。晓宇几乎每年春节都要和先生坐上一会儿,谈话中多是与收藏相关的事儿。让我做梦也没想到的是,跟在晓宇身后的那个人,竟然是我的同学。

 

    只是一瞬间,我第一眼看到那张面孔的时候,觉得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到第二眼的时候,就发现这个人一定在哪儿见过;直到第三眼的时候,我才惊喜地认出来,那个人原来是我同学――逸。说实话,我只记得他名字中的一个“逸

(2009-03-18 18:38)
标签:

相濡居

两性

杜拉斯

情人

写作

文化

分类: [Z]随笔

    应该说,杜拉的《情人》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一部

自传体小说。当然,也是我与杜拉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从内心上来说,我充满了对那个女人的好奇和等待。

 

    那是一种柔和的黄色,封面上有杜拉的亲笔签名,

我猜那就是。然后,还是一幅照片,黑白的,两个女

人。我猜其中一个是杜拉,而另一个是她母亲。杜拉

那时候还很年轻,笑盈盈的一张脸,恬静地歪着她的

头。我很纳闷,这张脸似乎跟酗酒、阴暗、抑郁、绝

望那类的词语没什么关系。

         &nb

(2009-01-20 17:57)
标签:

相濡居

杜拉斯

赵玫

戏剧

毁灭

疑惑

模糊

文化

分类: [Z]随笔

     

   知道杜拉,是从赵玫的文字里。杜拉,其实叫玛格丽特·杜斯,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导演。赵玫就喜欢那么叫她,像叫她的一个朋友。杜拉斯是一个有些强硬和霸气的名字,而杜拉则是温柔可人的,让人更容易接近,很放心的接近。因为喜欢赵玫,所以喜欢杜拉,很固执地那种喜欢。

    2008年的夏天,一共在卓越邮购了五本书,皆是中法文化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