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重逢 重回故地(五)

标签:
友情记忆情感 |

来到山坳,看到一些男男女女的村上人正在田间劳作。来到了他们中间,呼吸黄土的气息,无形中感受他们劳动的快乐。一经询问,方知他们在点种甜瓜,这些朴实的农者乐呵呵地要我们瓜熟咧再来。
我瞅着对面的山梁,那应该就是姐姐她们曾经修路的地方。那时,这里的人们很少走出去,没有见过汽车,更不知火车是什么样子的。乡里修筑的道路是土石路,就地取材,用的是如同黄土颜色的料姜石。午饭,我和他们一块吃,对杠子馍留下了深深深的印象。杠子馍揉好发面,一长段不切,直接摆在蒸笼里。蒸好的杠子馍一个能顶四五个馍,劳作下来的他们,抓起来一个杠子馍,不由分说大口就着腌菜吃起来,个个如同凶煞恶神,风扫残云般的不一会就咥完了整个杠子馍。我吃着碜不及及的杠子馍,嚼起来真不是滋味。这石磨碾出来的面,分明里面含有石沫子。山乡不通电,没有钢磨,只能是石磨碾粮食了。
从田间回到村子,我想起了锁娃。记得那年在知青永哥的床边,永哥抽着烟,嘴里叫着:锁娃,锁娃,来!来哥这哒!永哥那可笑的神态和腔调,分明是在缭乱锁娃。而门口站着的锁娃挂着两筒鼻涕一脸猥琐的样子,似笑非笑地说,哦不过去,你会打哦的。永哥笑笑,来哥不打锁娃。那样子,逗得我差点笑出来。过后学给姐姐听,姐姐笑着说,你那永哥总爱逗锁娃,一脸坏相!我说,永哥那神态腔调的确是阴阳怪气的,加之锁娃那憨厚模样,可好笑了。
而今,物是人非了。我在村子东面见到了锁娃家的土房,里面乱糟糟的,让人看了心寒。村上人说,锁娃殁了,我先是一愣。村上人说,锁娃成了家(即:结了婚),可又离了。锁娃没有后(即:没有孩子),锁娃走了这些年咧,他家也断后咧(即:没有留下后代人)。听着,不由得心里面麻凉。而永哥也在前几年留下妻女撒手人寰了。说起来,心中有一股子失落感在缠绕着。唉,人有时真是很脆弱!
四十年前在村子短暂停留的时日,还随姐姐他们一道去金山赶过乡间集市。走羊肠小道攀到岭上,岭上土石路宽阔多了,不时地见到老乡或是推着独轮车,或是肩挑,或是身背背篓,一看便知也是赶集去的。干热的夏日,路上姐姐的同学们嬉笑玩耍,还买了那种在乡间第一次见到的粗大黄瓜,权当水果吃,解渴。
四十年后的今天再来,这里的乡间道路都成了平整的柏油路,跑起了汽车,石磨也早已退伍了。不觉中,社会在发展进步,生活再不缺吃穿,农家人在奔向小康,我们也在渐渐变老,中国梦在转为真实之中。
↓广阔天地
p2
p3
p4
↓田埂上的马兰花
p5
↓一进村就见到的老乡,在独自耕作着。
p6
↓汗水浇灌的大地
p7
p8
↓挺立岭上
p9
p10
↓黄牛依然是这里耕田的劳力
p11
p12
p13
↓房塌屋毁,想必主家已经远离了家乡。
p14
p15
↓储粮食的家什
p16
↓牛槽
p17
↓墙壁上的窑窝
p18
↓土门楼
p19
↓田园丰采
p20
p21
p22
↓居屋
p23
↓犁
p24
↓耙
p25
↓村子东面见到了锁娃家的土房,里面乱糟糟的,让人看了心寒!
p26
p27
p28
↓场院农家
p29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最好的房屋
p37
↓密林小道
p38
p39
↓见到当年的妇女队长
p40
↓农用家什
p41
↓荷花灯笼的门锁,寄托着农家人和和美美愿望。
p42
相关文图链接:
《牧牛图》
《芦花鸡》
《探游白鹿原影视城》
《葛牌古镇掠影》
《蓝田九大碗》
《秋游赛峪》
《赛峪水库》
《避暑王顺山》
《悟真寺》
《再观水陆庵》
《辋川随拍》
《山乡风光》
《山村农家》
《葛牌古镇掠影》
《上棋盘山——山峦》
《游汤峪西峰山》
《春到东汤峪》
《新春飞雪》